中经网辽宁中心讯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工业的总称,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装备制造业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8个大类、46个中类、178个小类的投资类机电产品。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基本现状
辽宁是国家从“一五”时期开始重点扶持建设的装备制造业科研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体系,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我国自主研制的许多第一台(套)重大装备都是在辽宁实现了零的突破,如50万伏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千万吨级露天煤矿采矿设备、30万吨级油轮、核电站250吨环形起重机、30万千瓦核主泵、大功率内燃机车以及歼击机、导弹、舰艇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基本概况
2003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2097户。其中,国有企业316户,集体企业350户,港澳台投资企业84户,外商投资企业303户,股份有限公司97户,有限责任公司280户,股份合作制124户, 私营企业528户,各种联营企业15户。
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03年,我省装备制造业( 规模以上)产值为1729 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28.3%;工业增加值425.14 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8%;销售收入1665 亿元,占26.3%。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3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利税总额达到99.99 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7.7%,上缴税金55.57亿元,同比增长18.16% 。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外贸出口的主力军。2003年,我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为430.87 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出口总交货值的44.7%。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安排就业的重要领域。2003 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为66.20 万人,占全省工业从业人员的26.3%。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构筑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国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在重大成套装备和重要装备产品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不可替代地位
与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辽宁装备制造业大体处在国际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在装备制造业178小类产品中,居全国前六位的有58小类,占32.6%。其中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船舶、铁路机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燃气轮机、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矿山、冶金和起输设备、环保设备、轴承以及轻型客车、车用柴油发动机等产品均位居全国前列,具有重大装备的成套能力。
数控机床、组合机床及自动线领域,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6%,组合机床为35.5%,其中自动线占70%,为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提供了由8台数控落地镗铣床组成的轨道梁加工线。远洋船舶,承接并开发了 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LCC),大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BG型半潜式钻井平台等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在国内也享有盛誉;B&W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可为国内制造的各种船舶配套。铁路内燃机车,累计总产量占全国总拥有量的40%以上,其中干线机车占一半以上,新开发的城市快速轨道车辆已成功地打入市场, 内燃机车中速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为葛洲坝、李家峡、二滩、黄河小浪底等水电站,为平圩和霍林河等大型火电站等输电线路提供了重要输变电装备。燃气轮机领域,先后改型和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的轻型燃气轮机有十余种型号,在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等地累计运行时间已超过20万小时。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为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70万吨乙烯、300万吨石油炼化装置提供成套装备,为我国30、60万千瓦火电站和核电站提供水循环成套设备。中央空调成套和冷冻冷藏设备成套两大成套系列产品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并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矿山、冶金和起输设备,为650万吨露天煤矿提供采掘、精选成套设备,为年处理300万吨洗煤厂提供洗选、筛分成套设备,为1500—2000万吨煤码头提供堆取装运成套设备,为鞍钢、本钢改造和宝钢二期工程提供炼钢及连铸、连轧成套设备。环保设备,可提供工业除尘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和大型城市固体垃圾处理设备。轴承系列产品,居国内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5%左右,其中铁路轴承为26%,汽车轴承为29%,冶金矿山轴承为21%。轻型客车、车用柴油发动机系列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和21.6%。
2.拥有一批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企业
我省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两市,具有一大批国内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军用歼击机的科研生产基地,50多年累计生产几千架飞机,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国家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装配了我国歼击机总数的60%以上。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机床开发制造商,国家特大型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三个行业研究所。东北输变电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输变电设备的制造、科研、出口基地之一,具有为全国年装机约40%的综合配套能力,沈阳变压器研究所是国家级变压器检测中心,沈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变压器厂技术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虎石台试验站是我国高压开关和变压器的强电试验基地之一。沈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风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风机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鼓风机研究所的所在地,引进国外技术开发研制的透平压缩机接近当代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有的产品在性能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渐趋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往复式压缩机研究、开发和制造基地,原机械部属压缩机研究所和辽宁省压缩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所在地,利用引进技术为石化、化肥行业研制的大型氢气、氮氢气压缩机在国内具有明显的优势。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企业和出口基地,水泵行业排头兵企业, 市场占有率40-80%,相继开发了超临界机组和核电主泵,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机器人产品开发的龙头单位和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已具备了工业机器人自主研发、制造、工程设计的能力,形成了年产100台套工业机器人和大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生产能力。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以修造铁路货车和检修内燃机车为主的机车车辆工业大型企业,货车年检修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亚洲最大的货车生产基地。大连机车车辆厂是国内最大的内燃机车生产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大连新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也是国内造船企业中唯一进入国际造船企业前30强的企业。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轴承生产特大型企业,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摇篮和故乡。大连冰山集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工业企业之一,通过与日本三洋、美国西屋、德国林德及瑞士苏尔寿等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现已发展为国内同行业最大工业企业。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机床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内组合机床及自动线生产的行业排头兵,连续三年在中国机床行业排名第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大连重工集团和大连大起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企业, 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内重机行业经营规模最大、劳动生产率最高、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3.具有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发展装备类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
目前,全省装备制造业一批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拥有15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45个省级技术中心,涵盖了以机床和轴承为代表的基础类装备、以石化设备和重型矿山设备及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专用装备、以船舶和汽车及机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类装备、以新型潜水器和新型航空器为代表的现代军事装备、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等领域,具备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的基础和能力;有一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一批具有科研开发能力的大专院校、以及原属于各工业部门的科研单位,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开发力量;初步形成了引进高新技术装备类产品的外部环境,良好的企业基础吸引了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来辽宁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大连、沈阳、鞍山、营口、丹东等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为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4.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军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
辽宁是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重要的军事装备科研和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五大行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其中船舶、航空和兵器工业在全国军工系统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我国军舰、歼击机、导弹、炮弹、火工品等海、陆、空武器装备的生产和科研任务,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名,为共和国的国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 我省以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国防军工提供重要产品和配套服务,是全国重要的军工配套大省,全省近百个单位承担重要的军工配套任务,分布在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建材、轻工、纺织以及大型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等,主要产品有特种钢、高温合金、有色金属合金、轴承、阀门、电缆、橡胶制品、电子产品等。
(三)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装备制造业虽具有较强的单机制造能力,但未能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经济运行的质量低、效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