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国家政策关注
|
(发布日期:2008-4-1 13:51:49) 来源:中国信息报 |
![]() |
|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各自把握机遇,具备良好基础的装备制造业有了较好发展,然而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仍需国家政策支持。 优势:基础雄厚 增势明显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同期全国装备制造业和东北三省工业的利润增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拥有一定优势: ——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行业门类丰富。目前,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西工业走廊为核心,构筑了东北装备制造业两大产业集群中心;黑龙江、吉林等一些优势企业也加速改造和重组,形成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各具优势的产业集聚区,拥有涉及航空航天、铁路客车、数控机床、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成套设备、电子仪表等一批优势特色产品。 ——重点行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沈阳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重点工程发展迅猛;吉林在交通运输设备、农业机械、电子通讯设备等7个领域拥有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项目;黑龙江的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发电设备等在国内同类行业中也处于领先位置。 ——重点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一定地位。沈阳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77个产品中,有44个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首位;吉林省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批不锈钢轻轨车、第一批铝合金轻轨车及第一批单轨车。 ——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逐步增强。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领域内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增加到15个;黑龙江的一重等企业也组建了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的企业也努力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少量引进外国产品、部分散件组装、消化吸收最终实现高端技术的国产化和产业化。 问题:三大短板制约竞争力 对全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的测评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省份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东三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辽宁在全国的排序也只是第12位。东北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不能忽视的实际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较强的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装备落后,只能低水平加工和生产普通机械产品。少数具有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也只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方法来进行高精端产品的生产,能够做到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企业寥寥无几。 其次,地方政策支持有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贯彻落实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精神,吉林省汽车办会同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和吉林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显示出政府对吉林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但是据调查了解,目前,全省除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外,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都不知道《意见》文件的下发。 另外,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同构问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而且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传统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原材料的初加工水平,产业集中度不够高,企业之间相对封闭,没有形成配套协作关系,在生产、研发与市场营销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加大政策支持 鼓励机制创新 为支持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出台支持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组织、推进、支持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将发展东北几大装备制造业示范区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子规划及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布局、用地政策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给予倾斜。例如:在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矿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上向辽宁省倾斜;在铁路客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光学仪器、农业机械、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等方面向吉林省倾斜。在建设用地上给予一次性规划用地指标,由该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或由国家对该区域直接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拓宽融资渠道,在项目政策和审批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建议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国债资金投入上给予特殊倾斜;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在东北地区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或国家同类基金的分部,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对涉及国家立项审批的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予以优先审批。 ——鼓励高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借助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发工作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分担企业独自研发的成本与压力。加强专业人才建设,重视装备制造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采取期权、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激励机制,吸引、稳定和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鼓励东北三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促进要素共享与优势互补,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建立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以“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发展基金”的方式,分担研发成本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东北组建装备制造业专项技术攻关队伍和研发基地、研制中心,实现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一体化的目标。 ——整合有限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企业的配套产业。如鼓励吉林省着力建设长春、四平两个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的同时,积极发展为辽宁、黑龙江两省机械装备类产品的专业化协作和配套,形成产业循环圈;黑龙江在数控机床通过加强与辽宁的合作、在汽车产业方面加强与吉林的合作,以装备制造产业链在东北地区的延伸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相关产业在东北三省的有效分工。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