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优势整机和关键零配件企业
|
(发布日期:2008-6-19 10:08:08) 来源:国都证券 |
![]() |
|
核心观点
1、基于高油价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能源产业政策的方向。作为最为成熟的新能源之一,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风电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
2、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要求在事实上关闭了对进口产品的市场,预计国内风电设备平均每年的市场容量在70亿元以上。在可预期的巨大市场空间面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3、国内风电整机企业进步很快。2007年,内资企业风电装机容量达184.71万KW,占新增风机装机容量市场的55.91%,首次超过了外资及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的市场份额。
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风电气属于国内风电企业的第一梯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风电整机的旺盛需求也拉动了对风电零配件的需求,目前,各类风电零配件的供应上都存在缺口。对于风电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配件来说,由于进入壁垒较高,这些环节达到供需平衡的时间也会比较晚,由于技术含量高,相关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值得投资者关注。
5、包括整机和零配件制造在内的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还处于成长期初期,具有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我们给予风电设备制造业“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具体来看,我们主要看好和关注以下两类企业:
整机企业中的第一梯队,如: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华锐风电等,和整机企业第二梯队中有深厚技术背景的企业,如湘电股份。
风电叶片、轴承等关键零配件的制造企业,如:天马股份、中材科技、方圆支承等。
1中国风电:已经驶上快车道
1.1产业政策推动中国风电的发展
基于高油价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能源产业政策的方向。作为最为成熟的新能源之一,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风电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指标是: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其中,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是主要的替代能源方式之一。
我国陆地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资源容量约2.5亿千瓦,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资源容量约7.5亿千瓦,共计10亿千瓦。2008年,全国将在风能丰富、具有风电开发潜力的区域兴建400座70米和100米高度的测风观测塔,并通过2年的连续观测,提出全国风能资源的详查与评价结果,项目将在2011年全部完成。这是我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项目的一部分。
这次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的目标是建立集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数值模拟和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国家风能资源评价体系,并在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形、交通、电网等风电场工程建设条件,提出总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储备。
1.2风电装机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截止2007年底,我国新增风电机组3155台,新增装机容量达330.4万KW,同比增长147.1%。累计装机容量达590.6万KW,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27.2%,07年共计上网电量约52亿KWH。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已经连续4年超过100%。
根据国家长期产业规划,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累积达到1000万千瓦,到2020年,累积达到3000万千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目标必然会被突破,保守估计,到2010年,风电装机有望达到1300-1500万千瓦。
2风电设备制造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1风电设备市场容量巨大
根据产业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按10亿千瓦计)的2%。若以单机容量为1.5兆瓦机组计算,规划需要的设备数是:自2006年到2010年,5年间每年要安装500多台1.5兆瓦机组;自2011年到2015年,5年间每年要安装666台1.5兆瓦机组;自2016年到2020年,5年间每年要安装1332台1.5兆瓦机组。
按每千瓦8000-10000元的造价,每年风电设备市场容量约为97亿-122亿元。即使考虑国产化程度提高而导致的价格下降,平均每年的市场容量也应保持在70亿元以上。在可预期的巨大市场空间面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2国产设备获得政策支持
从我国风电发展的经历来看,在前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风电场选用的设备大部分是国外进口产品。由于国外设备价格和维护维修成本都较高,使风电电价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国风电的发展,因此,我国风电要快速发展,首先要加快风电机组国产化、规模化步伐,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风电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2005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这个通知在事实上关闭了对进口产品的市场,和其他相关政策一起给风电设备国产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3风电整机:国内企业进步快,得技术者得市场
3.1国内企业进步快
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达40家,其中内资企业29家,合资企业7家,外商独资企业4家。在内资企业中,已基本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主要包括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和浙江运达等企业。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风电整机企业进步很快。如图2所示,根据风电协会的统计,2007年,内资企业风电装机容量达184.71万KW,占新增风机装机容量市场的55.91%,首次超过了外资及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的市场份额。
具体到企业来看,2007年,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25.1%,占内企新增总装机的44.9%,大连华锐和东方电气占新增装机的比例分别为20.57%和6.72%,在内资企业中,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3.2得技术者得市场,关注第一梯队
在不断降低风力发电成本和扩大可经济利用的风力资源量的目标驱动下,国际上的风电机组不断向如下方向发展:
更大的单机容量,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电机组已达到2~3MW。
新型机组结构和材料,最新主流技术为变桨变速恒频和无齿轮箱直驱技术。
海上专用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向5MW以上发展。
目前,国内主要风电整机制造业已经掌握了750KW机组整机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兆瓦级变速变桨恒频机组正处于研制或引进阶段,并有部分机组投入运行。
风电技术持续进步的特点要求国内的风电整机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中国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除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等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品试制或小批量生产阶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风电气属于国内风电企业的第一梯队,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在市场占有、供应链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看好
4风电零配件:供应存在缺口,关注叶片、轴承等关键零配件
4.1国产化率在逐步提高,但供应存在缺口
风机机组占风电场建设成本的70%,风机机组的成本结构参见图6。一般来说,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零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电机,导航系统,电控系统等,受益于整机的需求旺盛,风机零配件制造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在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配套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对于600kW和750kW的机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90%,1.5MW机组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70%。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需求旺盛,中国风电机组零部件配套能力仍显不足,其中,缺口最大的是轴承和控制系统。目前国内兆瓦级以上的风电轴承多处于实验阶段,整机制造商主要从瑞典SKF、德国Schaeffler等进口,订货周期往往长达一年半。
此外,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几种关键部件,尽管国内企业做得相对好一些,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吃紧。总的来看,紧缺部件的排序为:轴承、电机、叶片、齿轮箱、控制系统、变频器等。
4.2关注轴承、叶片等关键零配件
风电整机的旺盛需求也拉动了对风电零配件的需求,因此,总的来看,目前,各类风电零配件的供应基本上都存在不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风电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配件来说,由于进入壁垒较高,这些环节达到供需平衡的时间也会比较晚,因此,相关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值得投资者关注。
国内各类风电零配件详细的供应状况如下:
叶片
目前中国对风电机组中叶片的研制技术已经基本掌握,能批量生产1.5MW以下各系列化叶片。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保定惠腾、中复连众、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等。上市公司中,中材科技,鑫茂科技科技等企业已经介入风电叶片的研制和生产。
另外国际知名的叶片制造商丹麦LM公司早在2002年就在天津设立了生产工厂,为国内外整机企业配套生产叶片;外资整机制造企业,如维斯塔斯、歌美飒和苏司兰公司,也都在国内设有自己的叶片生产厂。
齿轮箱
中国可实现风电齿轮箱批量生产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重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