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名: 密码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机 | 变频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详细信息

节能环保:一手抓输电行业 一手抓新能源板块 
(发布日期:2008-7-10 10:29:04) 来源:中证网
 

  传统的发电、输电设备行业并不具有整体性机会,但如果遵循节能环保的思路,仍然能从其中的细分行业中挖掘到投资亮点。同时,当前国际油价、煤价持续高企,也促使资金逐渐关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板块中蕴含了丰富的机会。分析人士指出,电力设备行业的投资机会依次为传统能源发电设备最小、输电行业次之、新能源板块最大。

  看淡传统发电设备

  传统电力设备行业的制造成本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较大。据中投证券测算,电力设备行业成本构成中,钢材类原材料价格变化对发电设备的影响较大,占成本比率超过50%。发电设备的生产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因此07年下半年至08年初的钢材价格会影响到08年发电设备行业的毛利率。目前钢铁价格相比07年均价已有30%左右的涨幅,国内电站机组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电力设备需求方电力装机容量的增速已经出现放缓迹象。07年全国总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增速已经放缓。按照国家规划,“十一五”期间共需新增装机4.2亿千瓦,那么未来几年累计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06—07年是新增装机容量投产的高峰年,预计08年以后国内装机增速依然回落。

  在成本上升和需求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发电设备产量增速大幅回落。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指出,2007年发电设备生产完成13180万千瓦,同比增长10.9%,增速较06年有了较大程度回落。2008年1—4月产量为3912万千瓦,预计08—09年产量均在1.1—1.3亿千瓦左右,电站设备产量显现出周期性阶段顶部特征。

  但传统发电设备行业中并非毫无机会,相对火电,水力发电“可再生”性更强,更能节约现有的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目前看,水电设备领域投资增速仍然较快,行业仍然景气。08年一季度,电站锅炉、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0%、12.2%和45.1%,与火电相关的锅炉、汽轮发电机类设备受火电投资放缓的影响,增速均有明显下降,而水轮发电机等设备产量受水电投资拉动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从利润增速看,水电设备也具有相对优势。2007年1—11月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5%、27%、31%、3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8%、18%、152%、59%,中信证券预计,2015年前中国水电仍然处于跨越发展阶段。

  输电行业节能降耗是主线

  与传统发电设备相比,输电行业受到的成本压力更小。同时,我国电网建设远远落后电源建设,电网投资增速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输电行业仍处于高景气阶段,整体上有一定机会。

  从成本上看,相对于电站设备而言,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线电缆等输变电设备所用普通钢材较少,而取向硅钢、铜、铝的原材料成木比重较高;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处于高位盘整的格局,尤其是国内现货价格已落后于同期国际期货市场涨幅,反映了市场供求相对平衡,未来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从行业投资角度看,我国“重发轻供”的倾向导致当前电网发展远远滞后于电源发展,未来电网投资趋势仍然向好。长江证券(000783,股吧)指出,截至2007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粗略估算我国电源资产为21675亿元,而根据电监会2007年监管报告,全国电网资产为17276.8亿元。故电网与电源资产之比约为44∶56,远低于发达国家60∶40的水平。

  因此,加快电网建设将是今后电力工业投资的必然选择。事实上,自04年以来,电网建设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特别是06、07两年在电源投资负增长的情况下,电网投资增速依然强劲。

  当然,在输电行业的整体机会中还应有所侧重。综合多家机构可以认为,遵循“节能减排”的投资思路,应该重点关注技术领先的上市公司。

  从理论上讲,输配电中的损耗主要包括线损和变损。降低线损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采取特高压输电,而降低变损主要依赖于低能耗设备如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使用。

  对于特高压输电,以1000KV交流线路为例,其自然输送功率是500KV线路的4—5倍,而损耗仅为500KV线路的四分之一。招商证券认为,高压项目的大规模启动将带动特高压设备市场的长期增长。特变电工(600089,股吧)、天威保变(600550,股吧)、许继电气(000400,股吧)、平高电气(600312,股吧)等一次设备制造商和国电南瑞(600406,股吧)、国电南自(600268,股吧)、北京四方等二次设备企业将受益于特高压电网的发展。

  对于非晶合金变压器,一台容量500kVA的SBH16型非晶合金变压器运行一年比S9硅钢变压器节约能耗9373度,按每度电0.6元计算,可节约电费5,624元。虽然非晶合金变压器比硅钢变压器的价格高30%,但只要接网运行四年后节电费用即可抵消多投入的成本。置信电气(600517,股吧)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规模化生产该产品的厂家,将在未来3年内高速发展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市场中获取更大的份额。

  风电、光伏产业新受宠

  石油、煤炭这些一次能源均不可再生,由于油价、煤价节节高升,资金开始注意新的更环保的可再生性能源。风电、光伏行业是机构普遍关注的两个板块。

  风电行业前景十分广阔。中信证券指出,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陆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有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风能资源约有7.5亿千瓦,共计超过10亿千瓦。根据最近中国综合资源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测算,我国陆地可以安装14亿千瓦的风力发电装备,如果考虑海上,总资源量将达到20亿千瓦以上。

  投资策略上看,必须坚持投资具有规模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目前的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行业内竞争主体的优劣。但是中信证券指出,风电设备行业制造壁垒极高,极为看重机组的运行稳定性能,未来只停留在概念上的众多后进入者绝大多数将遭市场淘汰,真正能够在未来行业走向集中的过程中生存壮大的必然是拥有先发规模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厂商,最终胜出的本土企业将不超过5家。国内风机企业中,拥有较强供应链控制力和关键零部件资源企业,如金风科技(002202,股吧)、华锐铸钢(002204,股吧)或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对于光伏产业,目前主要的限制因素在于多晶硅价格较高,应着重考虑投产早的企业。随着多晶硅产能释放、价格下降,投资重点应放在产业链完整的上市公司。

  从理论上讲,光伏产业也有比较明朗的发展前景。长城证券测算,全球平均辐射强度为1700千瓦时/年·平方米,设若1%的陆地面积被利用且利用率为10%,则每年对应88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可比的数字是2006年全球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折合约66亿吨标准煤。

  市场上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品种还是晶体硅,其中多晶硅占总成本的56%,是整个光伏发电中成本最高的部分。从05年开始,多晶硅价格从55美元/公斤攀升到最高500美元/公斤,高昂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光伏行业发展。中投证券判断,虽然国内目前新建大批多晶硅生产线,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 皮尔磁:探索工业安全技术:PSS...
· 皮尔磁:数据空间引领工业4.0新...
· 皮尔磁:全新培训课程夯实工业信息...
· 皮尔磁:安全回路配置的高效利器...
· 皮尔磁2025年度新闻发布会:从...
· 皮尔磁2024财年总结:在挑战中...
· 皮尔磁:以机械安全与工业信息安全...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 皮尔磁标准解读:EN ISO 1...
· 皮尔磁标准解读:新版本ISO 1...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