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路交通始于二战之后,以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高速公路具有技术等级高、管理设施先进、通行能力大、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等优势,随着高速公路在西方国家的延伸,为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现代公路货运系统不断完善,物流技术迅猛发展,商品流通速度的加快,使企业节省了仓储和流通的开支,生产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尺度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路交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交通科技迅速发展,通过电子技术改造道路管理,大大地提高了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满足公众运输需求和降低国民经济成本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经过四、五十年的建设,发达国家高等级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完成,但依然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在临近城区的地带,道路堵塞情况仍十分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也污染了环境。于是,以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为标志,现代公路交通步入了智能化时代。
◎经济发展和运输需求的变化推动公路进入智能化时代
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最全面的运输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所产生的运输需求。社会运输需求是交通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社会运输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中,公路交通也在呈现不同的变化。当今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就像资本和劳动力一样,知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各国经济结构在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加活跃,全球开始了信息化的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需求有了新的特点。
△更关注人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网络的传递和处理,有效地降低了出行的时间,使人们从繁忙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休闲时光。通过网络和各种信息手段提供实时的出行信息和导航服务,并提供智能化的车辆和先进的交通监管救助服务等,这些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适。
△更注重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现代社会由资金、货物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而推动。人们把这三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称之为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人们通过资金的流动调整资源的配置,借助信息的流动优化资源的配置,最后借助物流实现资源的配置。货运作为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一环,其运营效率和可靠程度直接关系企业的作业方式和效益。所谓“零库存”的作业管理模式就是以运输的高效可靠为前提的。
△力争国民经济成本最低
建设公路等运输基础设施必须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养护将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运输将产生大量的废气,这是运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如何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同时,将这些消耗降到最低,是当前各国运输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这些运输需求正是公路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利用高新科技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达到交通运输的根本目的。
智能运输系统是公路交通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标志。新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服务水平,使其更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国外公路智能化的发展动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交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不相同。当前公路科技发展的方向是: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护环境,研究开发智能运输系统,重点开展交通安全技术研究。
△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推动ITS的研究发展。
据美国的一项研究估算,2005年前,美国因为交通延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到500亿美元。因此,借助高新科技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提高现有路网的通行能力成为研究开发智能运输系统的最初动因。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类逐步认识到长期以来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灾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与环境之间也由“人定胜天”开始走向“天人合一”,这是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认识的升华,也是人类理智的选择。
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由占用土地造成的水土流失、自然景观的破坏、行车造成的噪音污染和电磁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构成。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建设公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