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之下,我有三个观点要表明。第一、不要怀疑我们的市场潜力巨大;第二,不要怀疑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会采取措施救市;第三,不要怀疑自身的实力。只要这三点信心树立了起来,我们一定会披荆斩棘、否极泰来。——马纯济
11月初的北方工业重镇——天津 ,已经显露了初冬的景象。
6日至9日,业内普遍关注的“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期举行。然而,在天津会展中心偌大的展馆内,却只能看见屈指可数的几家汽车公司及摩托车、零部件企业零星布展。整个大厅空旷无人,即便是参展厂商放出了高分贝的音响,似乎也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入场。
与之相反,会展中心三层的学术会议中心却人声鼎沸。
与“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同期举行的还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及“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与往届的景象不同,“参加本届‘两会一展’的业内人士尽管表面风光,但内心彷徨。”某汽车企业的老总在见到《时代汽车》的记者时,这样和记者寒暄。
成就展的超低人气和业内人士的内心彷徨,其原因显而易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对中国这个每年增产100万产量的汽车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在短短几天采访之中,多家汽车企业的老总,在各种的言论之中,都能让记者明显地感受到这些风光人物背后的忧虑。
“包括重卡行业在内的汽车企业或将迎来2005年的又一个寒冬。”在中国重汽展台,记者见到了中国重汽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作为长期驰骋市场销售一线的主力,他们对市场的反映最为敏锐。“尽管我们是重卡行业的老大,但销售也不乐观。现在,中国重汽每月的销售相比较上半年,降幅已超过了三成。”
日子不好过的当然不止中国重汽一家,还包括与中国重汽形成竞争的欧曼、解放等其他单位以及相关的配套企业。“很多企业现在是停产或者半停产。此外,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零部件配套总成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面对困难,企业是自暴自弃、甘认倒霉;还是以此为机、迎难而上?
“此次金融危机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经济好的时候,行业内的很多问题都显露不出来。危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使整个汽车行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危机=危险+机遇,这期间,必定会有一些企业抓住机遇、脱颖而出。”事实上早有业内人士得出了上述心得。
“我认为现在还只是秋季,或许明年才是冬季的开始。但正如一位领导所讲的那样,虽然冬天即将到来,但我们却不能够冬眠。冬季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认为,它会为我们提供一个认清形势、练好内功、狠抓调整、促进发展的一个新平台。产量少了,难道我们就不发展了吗?这时候我们更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要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这同样也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