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做大、做强,管理文化创新是根本,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创新,那么再好的技术创新也没有肥沃的土壤,更不会茁壮地生根发芽。”这是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孙伟(以下简称“孙总”)对研祥15年来的成长经验的经典总结。同时,也为我们掀开了披在研祥传奇发展成就上的神秘面纱。 从研祥董事长陈志列先生登上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台,到2008年7月温家宝总理的来访,作为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研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国内工控业界,提到研祥“EVOC”没有人会感到陌生。在短短15年时间里,研祥凭借其过硬的创新技术,使得“EVOC”品牌标识成为高品质工控产品的代名词。此外,其“非经典管理”的强势企业文化更是成为民营企业争先探访的制胜秘籍。
精准定位 国际化生存
研祥于1993年12月在深圳创立,当时伴随着邓小平南巡的春风,深圳很多科技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研祥作为其中一员,也加入了竞争的洪流。据孙总介绍,经过15年的辛勤耕耘,研祥跨过了资本积累、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上市、国际化四个阶段。如今,研祥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国际化挺进。作为一位创业元老,对于公司的成长孙总如数家珍。 研祥发展到97年之后,其完善的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和物流体系已经全部建立起来了,同时,在国内,研祥也成为工控行业第一家完全可以自主生产、研发的高科技企业。2003年,正值研祥发展10周年之际,研祥顺利在香港上市。在大陆,迄今为止,研祥仍是这个行业上市的唯一一家公司,明年研祥有可能会在国内上市。 孙总指出,研祥选择在香港上市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2000年,国家准备开创业板,研祥作为当时26家候选企业之一,也适时作了股份制改造。后经董事会研究,认为研祥不能等待,如果等待只会让研祥错失良机,同时考虑到未来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于是果断地选择了在香港上市。其后,2004年,研祥股票就被中国社科院评为H股,竞争力指数第九名,效益指数第七名。这种从企业的成长性、行业竞争实力上的评定,充分展示了研祥的实力。 据孙总透露,研祥前10年是以做强为主,未来将以做大为主,研祥走的路就是先做强、再做大。因为只有自己的身体炼得棒了,才能做大,所以实力是关键,这种实力包括技术实力、资金实力、人才实力、文化实力等。如果一味地做大,而没有实力的支撑,那么就很容易在某个发展阶段、某种条件下轰然倒塌。 孙总语重心长地指出,从正式搬进研祥科技大厦开始,也正好是研祥发展的第14个年头,同时也是研祥第二次创业的开始。当然,这种创业不仅从公司硬件方面,而且从公司思想方面都重新定义为第二次创业的开始。对此,公司5年以上员工都去洗过脑,进行集中培训。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以前的一些旧思想、旧观念,从而为研祥的第二次创业做好坚实的准备。 以前研祥最主要的业务在国内市场,第二次创业研祥瞄准的是国际市场,国际化是企业面临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肯定是要面向国际市场的,国内、国外都应有自己的市场。所以,研祥第二次创业的核心和主要工作就是强力进军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在第二次创业的十年时间内,成为这个行业中的全球老大。如今,通过与国外客户的交流和客户的反馈,研祥这个宏伟目标预计会提前实现。 非经典文化 与时俱进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企业和谐有序运转靠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孙总给了我们答案——非经典管理。 孙总指出,研祥注意到学MBA的学生在民营企业里很难存活,这可能是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因为MBA是案例教学,它是一个有着非常规范环境下的管理模式,同时,西方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权都是比较放开的,作为企业的董事长,但不一定是老板,而在中国,董事长一定是老板,再加上董事长的家族成员渗透到公司的各个方面,这样就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如果纯粹照搬国外文化管理经验,就很难将国外经验与国内民营企业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研祥的非经典管理就是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研祥能够保持10几年的高速发展,这与非经典的管理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据孙总透露,他于1999年进入研祥,当时国内有大大小小20多家和研祥差不多的公司,但是如今只有研祥出人头地了。这种差异就在于文化管理方面,其内涵就是企业文化。 “一张纸、一支笔、写清楚、给专人”应该是研祥企业文化的起源,这也是方面沟通、有效沟通、减少障碍和矛盾的一个非常务实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否做到这一点,很多企业差别很大。 “非经典管理”这个提法本身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它只是相对于西方经典管理理论而言的。所以,研祥文化也就称为“非经典文化”,其包括追求实用主义、淡化级别和永无止境地追求效率等方面。 “追求实用主义”包括了研祥的价值观理念。“淡化级别”就是要求同事间称名道姓,很少以“某总”、“某经理”来称呼。而提到永无止境地追求效率,孙总开怀地说:“陈志列董事长一语道破机关——‘向左转,向右转,但不能刹车’。对于一些复杂的机遇问题,如果要快速研究出怎么走是对的,怎么走是错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始终保持稳健的步伐向前走。当很难判定怎样走,而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大家可以掷一下硬币,选择这面或那面,有问题我们也可以折回来,即使错了,经验教训也是一种收获,只要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前走,如果犹豫不决,那就停滞了。”可见,研祥不害怕员工想法犯错,但不允许大家工作和思想停滞不前。 非经典管理这本书出版后,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曾在七个城市作过巡回研讨会,直到今天,很多企业和团体仍都纷至沓来取经问道。 孙总强调,如今企业发展进步了,管理和文化也要跟上企业的发展节奏,研祥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原地踏步,不然企业文化就成了拖后腿的东西。企业创新发展了,研祥文化肯定要有创新。其中“一张纸、一只笔、写清楚、给专人”原则早已升级为“用电脑、用网络、写清楚、E专人”的原则。第二次创业,研祥将总结更多的经验与业界分享。 前瞻行业 运筹帷幄
如今,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是向着一体化工厂、机械人(运动控制)、无线通讯(现场总线)、PAC、嵌入式方向发展,那么,研祥作为嵌入式产业的领军企业,针对这种产业发展趋势,研祥作了哪些产业规划和市场布局呢? 据孙总介绍,研祥产品目前已经在国民经济中主要的行业都有广泛应用,同时也在不断地培育一些新兴行业。中国自动化未来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而从国外来讲,先进国家的自动化产业事实上是相对比较陈旧和落后的,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都会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提高效率以及保证品质一致化的产品行业。 研祥作为特种计算机基地,其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是嵌入式产品最核心的问题,其次是提高效率和提高速度。而整个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需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给了研祥更多的机会,也为研祥培育了新的行业用户。孙总强调,研祥能够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需求,开发不同的解决方案。研祥的核心技术储备必须有,但是市场最需要的技术不一定是最新的技术,市场最需要的技术才是研祥真正产业化的技术,因为研祥有了技术储备,一旦市场有需求,研祥马上可以做到产业化。 此外,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工业安全的伟大号召。自2000年以来,研祥EIP产品解决方案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井下检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明显减少,极大地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节能环保方面,研祥力推低功耗系列产品。如研祥PC104,从386、486、586、P3、P4多个级别十几款产品,都具有超强功能、低功耗。另外,研祥还积极开发新产品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如今,研祥作为工控行业的一个动力引擎,在特种计算机的征程上勇往直前。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对一贯关心“EVOC inside”倍感兴奋,对此,孙总透露说,“研祥inside”或“EVOC inside”,研祥已经开始着手在推广了,以前研祥这点宣传不够,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将会发现很多设备上都贴着“研祥inside”或“EVOC inside”标示。
后记
目前,研祥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石油化工、通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烟草、金融、能源电力、煤矿安全、安防、博彩、医疗设备、工业现场等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除特种计算机外,研祥已经研制出税控、金融收款机,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智能产品等。 研祥作为一块坚实的民族品牌,面向国际化才是生存之本,而只有踏上稳健的国际化道路,民族品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生命力,进而才能真正做到产业报国和科技兴国。“研祥inside”或“EVOC inside”我们翘首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