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名: 密码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机 | 变频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详细信息

新能源汽车电池现状及趋势深度分析 
(发布日期:2009-5-14 9:22:49) 来源:网络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刚刚过去的上海国际车展,新能源汽车更是赚足了风头,在总面积达17万平方公尺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各个展馆,“EV”(纯电动技术)和“Hybrid”(混合动力技术)的宣传横幅与车身标识无所不在。不只外资和合资公司展出多款新能源汽车,中国自主品牌也不甘示弱,试图以新能源车的研发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汽车技术抗衡。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指出,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车无疑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部件,而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安全等高性能,是技术门槛最高、利润最集中的部分,投资新能源动力电池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

  新能源汽车电池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业巨头遭受重创。为获重生,车企一方面通过裁员减产、出售资产等断臂求存,一方面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挽颓势,我国到2012年新生产汽车中有10%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更是鲜明。

  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佳的过渡产品,但纯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当前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致力于开发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如美国福特、克莱斯勒,日本丰田、三菱、日产、韩国现代、法国Courreges、Ventury等。而国内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吉利、奇瑞、力帆、中兴等车企也纷纷在自己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中搭载动力锂电池。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起步虽晚于欧美日,但发展非常快,在动力电池的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国家863计划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等单位参加了该项目,分别开发了EV和HEV用两类动力电池,其中一些单位已采用了安全的锰体系正极活性材料。“十一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又对HEV、PHEV(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CV(燃料电池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电池的研发给予大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瓶颈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市场化仍然偏低,离真正产业化尚需时日,而且,动力电池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还要经受产业规模化、大比例研发投入和国外巨头挤压的考验。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指出,动力电池要想在短期内大规模商业化还不现实,原因主要有:

  一是生产成本高。目前电动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组的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一款成熟的电动轿车按整备质量1.5吨、最高时速130Km/h,一次充电续驶里程200Km(60Km/h等速)来计算,所需的锂电池(76AH、工作电压320V)将重达350Kg,仅仅电池的价格就大约在10万RMB左右。即使在电池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汽车公司,对外也承认他们的双模电动车要比现有的同级别车型价格高出7~8万元。那么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花15万去买一款相当于夏利的动力的紧凑型车呢?这正是全世界电动车无法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尚无一种高性价比的电池能够同时满足电动车产业化的性能与成本需要。

  二是存在不少技术瓶颈。除了快速充电问题很难解决外,电池在不同的气候、路况及工况下运行时,电池的各种性能不稳定,其结果将造成电动车整车性能(车速、加速性、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不断下降。例如,电动空调的耗电功率在3~4kw,一般开启空调,电动车的续驶里程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换言之,原来能行驶90公里的电动车,当使用空调时最多只能行驶60公里。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几乎为零。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包括充电站网络、车辆维修服务网络、多种形式的电池营销、服务网络等。投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建设十几个到数十个公用充电站,才能满足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快速充电的需要。

  新能源汽车电池投资机会剖析

  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要求很高,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尽量长。动力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本身技术比较成熟,但它们用在汽车上作为动力电池则存在较大的问题。铅酸电池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因其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高倍率放电,依然是唯一可供大批量生产的电动车用电池。但是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都很低,以此为动力源的电动车不可能拥有良好的车速及续航里程。其它较成熟的电池,如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虽然性能好于铅酸电池,但含有重金属,价格较高,且用完遗弃后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都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选择采用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锂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高(是镍镉电池、氢镍电池的3倍)、比能量大(可达165WH/㎏,是氢镍电池的3倍)、循环寿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

  其中,锂电池材料又可分为电极(正极/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目前以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锂和磷酸铁锂为主。负极材料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在正负极中间则是电池电解液和隔膜。

  在锂电池产业链目前的产能比较中,由于进入壁垒较高,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是最小的,这是整个产业链中最看好的一个环节。目前生产正极材料的企业主要有:中国宝安、中信国安和杉杉股份、比亚迪。

  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负极材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前三甲企业是中国国安、杉杉股份、长沙海容,目前负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这一块的市场需求将出现巨大缺口。

  国内电池生产商电解液配套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其生产成本为10万元/吨,售价为40万元/吨,毛利率高达75%,但是,目前市场基本上被关东电化学工业、SUTERAKEMIFA、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

  目前国内很少企业能生产六氟磷酸锂,在这一块巨化股份走在国内企业前列,已拥有完善的氟化工产业链、先进的氟化工技术和丰富的氟化物原料。除此之外,国内从事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企业还有杉杉股份、华荣化工、珠海赛纬电子、天津金牛、汕头金光、广州天赐等10余家。其中,华荣化工、珠海赛纬电子定位高端市场,其他企业只能做中低端市场。

  新能源汽车电池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即使在车市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仍然在增长。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指出,中国的传统汽车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至少十几年,然而,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国产车在这方面毫不逊色。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在推动,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世界汽车制造业占一席之地。财政部与科技部日前发出通知,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并明确中央财政将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初步考虑,在未来4年内,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部分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万辆以上。

  李胜茂预计,到2012年,新能源车的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按每辆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7万元,正极磷酸铁锂材料52公斤,负极材料41公斤,电解液40公斤计算。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将带动5.2万吨正极材料,4.1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的需求。对于国内电池厂商而言,这将是一个总产值700亿元的大蛋糕。而如果按客车计算,这一数值还将提高3倍——每辆混合动力客车的电池需求是轿车的4倍。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尽管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能源、环境的压力和技术的进步,未来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趋势将成为必然,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将催生庞大的产业经济效应,对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和厂商来说都是巨大的商业蛋糕。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当机械安全遇上工业信息安...
· 皮尔磁:全新的生命周期平台能带来...
· 皮尔磁:SIL 4级FNmux获...
· 皮尔磁重磅亮相2025广州应急安...
· 皮尔磁:安全是新能源时代的通行证...
·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网络架构的“新...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 皮尔磁:探索工业安全技术:PSS...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性相辅相成...
· 皮尔磁:IO-Link Safe...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 皮尔磁标准解读:EN ISO 1...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