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名: 密码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机 | 变频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详细信息

WiMAX全球商业用户已近千万 中国企业崛起 
(发布日期:2009-10-12 10:12:46) 来源:慧聪电子网
 

    尽管此前全球最大的WiMAX运营商Clearwire发出了将向LTE敞开怀抱的信号,但在2009世界电信展(ITU展)上它仍力挺WiMAX,称WiMAX已跨过发展拐点,永远不会过时。

    而据WiMax论坛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WiMAX商业用户已经达800万至1000万,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1亿。随着越来越多运营商、尤其是新兴市场运营商对WiMAX的认可,这一技术标准步入大发展时代已指日可待。

    Clearwire力挺WiMAX:称LTE不过虚张声势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先锋WiMAX运营商Clearwire旗下ClearwireInternational总裁巴里·维斯特(BarryWest)日前在2009世界电信展上指出,WiMAX已跨过发展拐点,“没有人会质疑WiMAX是否可行,WiMAX永远都不会过时”。同时他认为,LTE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ClearwireInternational计划于2010年在西班牙的选定城市推出4G(WiMAX)业务,将采用3.5GHz无线频段,业务品牌“CLEAR”与美国相同,在2009世界电信展上维斯特谈及了公司在西班牙市场的发展前景。近期它宣布选择奥维通(Alvarion)和中兴通讯为其建网基础设备供应商。

    “我们相信WiMAX给予了Clearwire前所未有的市场先发优势,以满足被压抑的欧洲无线宽带业务需求。”维斯特表示,“这一部署将有助于展示在3.5GHz频谱上提供更高级无线业务的可行性、以及奥维通和中兴通讯已有的强大WiMAX基础设施体系。”

    值得玩味的是,巴里·维斯特对待WiMAX和LTE的态度,与去年Clearwire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本·沃尔夫(BenWolff)、9月早些时候Clearwire首席执行官比尔·莫罗(BillMorrow)对LTE欢迎的言论不符。这或许是出于在全球开展WiMAX的需要,以及与Clearwire受阻于早前与英特尔签署的协议,短期内无法转向LTE有关。

    Clearwire在一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中反映称,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移动WiMAX业务的销售。但是直到2011年11月28日,Clearwire在其他无线宽带或是数据技术商业部署方面的能力将受到某种规定的约束(C114注:与的英特尔市场发展协议)。

    同时Clearwire表示,即使一种技术上更优越或是成本更低廉的技术出现的时候,他们仍需慎重考虑技术转向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WiMAX商业用户已经达800万至1000万

    目前采用WiMAX组网的大多为新兴运营商,比例超过70%。欧美发达电信市场上的运营商们都以LTE为演进方向。不过即使在HSPA/LTE日益明显的重压之下,WiMAX在全球的发展仍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WiMax论坛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球WiMAX商业用户已经达800万至1000万,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1亿。

   在新兴市场上,WiMAX发展优势明显。俄罗斯具有挑战性的地理环境、人口分散、被抑制的宽带和语言服务的需求,以及有能力使用付费服务的群体。目前,俄罗斯运营或部署了超过10个WiMAX网络。Yota是俄罗斯WiMAX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第一家在俄罗斯提供WiMAX业务的运营商,尽管在今年6月1日才开始商用,但Yota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实现盈利。此前曾有消息称Yota意图进军印度市场,在秘鲁也获得了WiMAX牌照。

    在印度,大多数主要运营商均积极推动WiMAX网络(BSNL、Tata、BhartiAirtel等);许多电信界的丰富经验正在加速WiMAX部署的良好起步。而巴西则被视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WiMAX潜在市场,WiMAX在巴西有机会成为最主流宽带网络技术,该国WiMAX用户预计将从2008年的18.4万猛增到2013年的800万。据WiMAX论坛年初统计,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地区共有95个WiMAX部署项目。

    而在亚洲市场上,日本的移动WiMAX普及率正在增长,UQ的WiMAX网络(与KDDI合作)和NTTDoCoMo的LTE网络之间的竞争即将到来。韩国的WiMAX使用率也在增长,不过其对LTE的关注,可能导致通过双模设备将WiMAX和LTE融合。

    8月底,东南亚最大的WiMAX运营商马来西亚PacketOneNetworks(P1)宣布,在其推出P1W1MAX品牌无线宽带服务一年后,用户数超过8万人。P1于2007年3月获得马来西亚4张WiMAX牌照之一,并于2008年8月推出P1W1MAX网络商用服务。P1已经在巴生河流域(KlangValley)的许多地区,以及柔佛(Johor)、吉打(Kedah)及槟城(Penang)的一些选择性区域提供无线宽带服务。今年7月又宣布扩大其网络覆盖至怡保(Ipoh)、关丹(Kuantan)和瓜拉丁加奴(KualaTerengganu)。P1还希望于明年年初在沙捞越(Sarawak)推出服务。

    而据InfoneticsResearch8月发布的报告,尽管有来自资金和低ARPU商业模式方面的挑战,目前非洲仍有35个国家部署了80个WiMAX网络。

    中国企业WiMAX市场迅速崛起

    与摩托罗拉、三星、奥维通等老牌WiMAX供应商相比,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电信设备企业也迸发出相当活力,渐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其中据华为内部自测,截至2009年上半年其新增商用合同数已居业界首位。

    今年6月底,俄罗斯私募基金Icon宣布成立一家新运营商,计划投资2亿美元用于兴建俄罗斯地区的WiMAX网络。华为获得了其初期建网设备供应合同。

    8月,华为与Clearwire签署协议,成为其主要的供应商之一,以帮助其部署美国首个全国性的WiMAX网络。在WiMAX突破Clearwire,其意义并不亚于在WCDMA上突破沃达丰英国、NTTDoCoMo;在CDMA上突破VerizonWireless。同时这也成为华为进入北美是这一唯一未规模突破市场的契机。

    中兴通讯方面,今年8月它宣布与俄罗斯投资公司Icon旗下乌克兰运营商UkrainianHighTechnologies(UHT)合作,独家承建其在乌克兰的3.5GHzWiMAX项目,首期包括超过250个WiMAX基站、6000个WiMAX终端设备及支持网络的核心网络设备。

    马来西亚P1WiMAX第二期工程也由中兴通讯部署。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还包括P1的VoWiMAX(C114注:基于WiMAX的语音业务)。

    9月底,加勒比海移动巨头Digicel选择采用中兴通讯交钥匙解决方案来部署其牙买加首期2.5GHz移动WiMAX网络。中兴通讯将为Digicel牙买加部署首个WiMAX网络,网络建成后将覆盖该国60%的人口。

    本月初,中兴通讯与奥维通分食了ClearwireInternational在西班牙的WiMAX合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深度解析PNOZmult...
· 皮尔磁助力W.E.B打造智能充电...
· 皮尔磁:可持续转型:从生产效能到...
· 皮尔磁:以尖端自动化技术推动印度...
· 皮尔磁:奥地利邮政的现代化改造之...
· 汉诺威工博会2025:皮尔磁亮相...
· 绿色氢能助力2025大阪世博会松...
· 全球服务,品质如一:皮尔磁咨询服...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标准解读:新版本ISO 1...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 皮尔磁:当安全门监控和权限管理合...
· 皮尔磁:myPNOZ新模块上市,...
· 皮尔磁:小型安全控制器选型指南...
· 皮尔磁:全球化的可持续生产,践行...
· 皮尔磁:“内核强大”的新一代安全...
· X皮尔磁:安全门系统轻松升级...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