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际商报讯 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和江苏省发改委等单位举办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非并网风电铝电解中试成果评审会”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
会上,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博士向会议汇报了“非并网仿真风电铝电解中试研究成果”,东北大学国家铝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兆文博导介绍了“非并网仿真风电铝电解中试情况”。
据了解,该中试成果是基于2006年3月25日在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实验室已取得的原理性试验成果基础上进行的。中试扩大了试验的规模,增加了实验的内容和深度,思路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试验证明,测试取得风电用量占电解槽总用电量的81%,市电为19%,只要采用必要的调节保障措施,风电与市电互为补充时的风电用电量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为铝电解槽提供符合生产要求、相对平稳的电路强度。
该中试所仿真的模拟风电,是取江苏东台海岸与新疆达坂城实测风况数据,在电力变化区间和幅度上完全符合自然风电的实际状况。如根据风力特点,对风力发电机和电解槽适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促进其相互适应与配合,利用非并网风电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电解铝生产实际可行。
与会专家认为,“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耗能产业”是一个创新性的战略设想,是风电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电解铝生产的中试属于世界首创,试验证明非并网风电电流的稳定性是可以保证电解槽的正常运行的,该试验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建议,为加快风电产业化进程,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开展非并网仿真风电进行电解铝的大规模(年产10万吨电解铝以上)工业化试验,观察对铝电解的产量、质量、电流效率以及对炼铝有关设备的影响,以进一步取得相关目标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在迅速进行适用于非并网风电应用于高耗能产业的高效专用风机研发、设计与攻关生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风电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办、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负责人及知名能源专家出席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