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最新展会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细信息
卫星与网络:现代卫星测控及运载和发射
(发布日期:2007-4-29) 来源:
 

  1 现代卫星测控功能及组成

  卫星测控的主要任务是对卫星从发射入轨到长期在轨运行,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跟踪测量与控制,包括对卫星进行跟踪、测轨、星历计算、轨道预报和保持及对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的参数、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卫星测控通常采用S、C频段,由跟踪测轨、遥测、遥控与通信等功能单元组成,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空间段又称星载测控分系统或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TT&C),包括遥控终端、遥测终端、测控数据应答机、天线及星载GPS 等部分。地面段包括测控站和测控中心,如图1、2 所示。

  空间段向地面段实时发送遥测信号,同时接收地面段的遥控指令或自主调整工作参数,使卫星工作在最佳状态。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

  (1 )协同地面段或者自主地对卫星进行跟踪、测轨、姿态测定、以及轨道的短期和长期预报;

  (2 )实时的或延时的将卫星平台以及有效载荷的工作参数传给地面段,使地面段了解卫星的工作状态;

  (3 )接收地面段发送的上行遥控开关指令或注入数据,经处理后分发到星上相应设备以实现开关控制或数据更新;

  (4 )自主地或在地面段上行时统信号的校正下,生成星上时统信号,以协调星上设备的工作;

  (5 )向地基测控站提供引导信标信号;

  (6 )卫星向地面测控站发送星载GPS接收机信息,作为卫星定轨的辅助手段。

  地面段接收卫星的遥测信息,监视卫星的工作情况,并向空间段发送遥控指令。

  地面段按不同的职能又分为工程测控和业务测控两部分。工程测控是对卫星轨道、姿态的长期保持和控制以及对卫星平台工作状态的长期监视、管理等;业务测控是对卫星有效载荷的长期运行管理。

  P r o t e u s 平台的测控系统遵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关于频率分配的规定,采用S 频段;数据传输率:上行为4kbit/s,下行为10~613kbit/s;射频采用两种调制体制:遥测用QPSK,遥控用PM/BPSK。测控系统在平台中央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自行解码并直接执行遥控命令。平台用GPS接收机定轨并接收GPS 的时统信号。

  “资源一号卫星”首次在卫星上采用星载数据管理系统和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

  2 现代卫星测控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卫星的升空,特别是卫星星座系统的出现,利用我国现有的C频段和S 频段两大地面骨干测控网,远远不能解决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测控精度、测控覆盖能力、高数据率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国外提高卫星测控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

  提高卫星的自主测控能力:卫星采用采用的技术有自主导航、软件无线电、光电仪器等技术,从而减轻地面测控网的负担。

  采用较高的测控频率:继S、C频段成为统一载波测控频段后,Ka 等高频段也将加入测控行列,具有提高测控速率、减小天线尺寸、更强的抗干扰能力等特点。

  采用C D M A 扩频测控技术:Globalstar、Aries 和Odyssey 以及美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 D R S S 中都应用了C D M A 技术。CDMA技术可以将扩频技术和加密技术结合,实现对卫星通信和遥测信息的加密,提高卫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测控网络互连:将已经建立的专业测控网,如美国NASA 局的卫星跟踪与数据采集网STADAN、深空网DSN等,互连为一个开放式的大测控网络,实现测控资源的共享。

  开发已有系统的功能:全球星定位系统GPS 及俄罗斯GLONASS 提供了新型“星基”卫星测控资源。利用空间运行的导航卫星测距、测速信息,并采用若干相关技术(例如GPS 差分、载波相位测量、GLONASS兼容接收、高动态信号快捕、窄相关以及动态解模糊等)之后,即可实现对中、低轨道卫星航天器的高精度定轨,这种测量同样不受地面测控站地理布局的限制。

  3 现代卫星测控体制

  测控系统是地面测控网、星载测控设备的集合。目前国内外对航天进行的测控基本体制有地基测控、天基测控、自主测控以及组合测控体制。

   3.1 地基测控

  最早采用的测控体制。测控设备以及数据处理集中于地面,测控精度高。但其布站受限,测控覆盖率低,一般不超过15%。

   3.2 天基测控

  由于地面测控站在中低轨卫星的测控中存在观测弧段短、维护费用高、利用率低等缺点,国际上测控体制开始从地基向天基过渡,以提高测控覆盖率。1983 年4 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建成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TDRS中继卫星相当于把地面上的测控站移到了3 5 7 8 6 k m 高度的地球静止轨道,两颗TDRS 卫星和地面上单个测控终端站所组成的TDRSS系统,可以实现对轨道高度约2 0 0 k m 的飞行器8 5 % 覆盖, 对所有轨道高度约1200~12000km 近地轨道飞行器可实现1 0 0 %的连续跟踪覆盖。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均建立了各自的天基测控网,我国的TDRS 也在建设中。天基测控的优点是可对3 6 0 0 0 k m 高度以下的卫星实行全天候、全天时的测控,并通过TDRS 可以实现卫星与地面网的双向通信。其不足之处是,对于卫星的上升段和返回段不能进行测控和通信;TDRS本身也离不开地面跟踪站的测控和支持。这种测控体制已在美国航天飞机的测控中被多次应用。

  3.3 自主测控

   深空探测和星际航行的卫星,其测控需要实现高度的自主,轨道的测量和航向的控制主要由卫星自身完成。一些微小卫星亦采用自主测控的体制。这种测控体制由卫星自身的设备进行其轨道测量、姿态测量和相应的制。如英国萨瑞大学U o S A T微卫星平台系统就采用GPS 进行轨道和姿态的自主测量和控制。自主测控的特点是不依靠地面支持; 测控覆盖率高;实时性高。其缺点是无法应对卫星故障,卫星遥测遥控数据的传输仍需地面网支持。

  3.4 组合测控

  为了保证对卫星测控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目前的卫星测控中,大多采用两种测控体制的组合:如地基测控和天基测控的组合;地基测控和自主测控的组合;无线测控和激光测控以及惯导控制的组合等。组合测控体制弥补了单一测控体制的不足,提升了测控的性能。组合测控的优势是可以达到全程测控覆盖,以及两种或多种单一测控体制的优势互补。

  现代卫星多采用一箭多星发射方式,且相互协作组网工作,使测控具有过境时间短、多颗星同时过境的特点,因此现代卫星的测控模式要求采用一种高效、低费的测控模式。新的测控体制必须具有多星同时测控和卫星长期管理、测控费用低廉、覆盖率高的特点。从这一点上看,建立天基测控网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虽然技术难度较大,一次性投资高,但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卫星的测控问题。

  4 现代卫星的运载和发射技术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能够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一种航天运输工具。

  根据地理环境不同,现代卫星的运载发射可以分为从地面固定发射场发射、在空中发射、从海上平台发射等3 种方式。

  (1)地面发射:此方式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很大。美国的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欧洲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设在南美洲东北海岸)、前苏联(乌克兰)的拜科努尔发射中心、中国的西昌、酒泉、太原发射中心都是比较著名的发射站。

  (2)空中发射:1986年美国轨道科学公司首先提出了从空中发射火箭的设想。1990 年4 月5 日,美国首次用改装的B-52 轰炸机进行了“飞马座”火箭发射试验,取得了成功。俄罗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计划于2006 年进行首次空中卫星发射。

  (3)海上发射:通过建立海上移动运载型火箭发射场或利用浮动式石油钻井平台,在移动平台的甲板上安装发射台实现。1999 年10 月19日,乌克兰在海上平台首次发射天顶3 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将美国一颗直播电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海上发射可选择最佳的赤道水域,以获得最大的地球自转速度,从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方案有悬浮发射、平台发射和船载发射。

  (4 )地下发射:过去的“发射井”, 原理与地面发射相同。现代概念的地下发射是日本一家公司在2 0世纪90 年代提出来,其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从地下深处将运载火箭弹射出去。当运载火箭推出地表后,立即点火发射升空。其优越性在于,不用燃烧推进剂就可使运载火箭获得很高的压缩初速度,从而减少了火箭的自重,大大节省能源,比如发射H-II运载火箭,若采用地下发射方式就比用地面发射方式搭载量多35%。估计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以实现。

  现代卫星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卫星小型化。目前小卫星发射技术,有一箭多星、航天飞机发射,以及从具有卫星分配器功能的主卫星上入轨等方式。

  (1 )目前国际上一箭多星的发射常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把几颗卫星一次送入一个相同的轨道或几乎相同的轨道上;第二种是分次分批释放卫星,使每一颗卫星分别进入不同的轨道。一箭多星发射具有发射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发射窗口取决于主星;

  (2 )航天飞机运送低轨道航天器比较合理,可重复使用,但费用昂贵;

  (3 )利用多星分配器发射技术难度大;

  (4)小火箭发射灵活机动,是比较合理的小卫星运载工具。到现在为止,世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相关信息
· 2025新疆石油及化工工业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邀您共探...
· 全链能力领跑算力时代,维谛技术稳居精密空调、UPS、微模块三大市...
· 施耐德电气:以创新柔性直流技术助力新型配电系统建设...
· 施耐德电气携手意昂集团,以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设备加速能源转型...
· 破局能源变革!维谛技术(Vertiv)“双轮驱动”破解抽蓄电站高...
· 施耐德电气:夯实数据基础,驱动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
尚易企业邮箱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为“功勋”压机注入现代安...
· 皮尔磁携手德尔格共话氢能生产与功...
· 皮尔磁:以市场为导向,定义安全自...
· 皮尔磁:让工业燃烧器更加安全智能...
· 皮尔磁:当机械安全遇上工业信息安...
· 皮尔磁:全新的生命周期平台能带来...
· 皮尔磁:SIL 4级FNmux获...
· 皮尔磁重磅亮相2025广州应急安...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安全速度监控的全能战士...
· 皮尔磁:一把“小门锁”,轻松拿捏...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性相辅相成...
· 皮尔磁:IO-Link Safe...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