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双寡头垄断 中电投发力核电 |
(发布日期:2007-5-24) 来源:
|
![]() |
|
|
低调蓄势5年之后,国内第五大发电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开始释放出强大的核电能量———这家资产以火电、水电为主的传统电力企业不仅打破了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核电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而且借助中国大力发展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机会,使自己一跃成为主导中国未来核电版图的关键力量。
5月22日,中电投持股10%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将正式挂牌,后者是国家招标选定的美国西屋公司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也是对该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载体。本报获悉,中电投总经理王炳华将出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董事长。
此前,中电投控股65%的山东海阳核电项目被国家列为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月底已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在海阳核电项目中,中电投第一次以业主身份出现,成为继中核、中广核后,第三家获得核电牌照的企业。
不仅如此,在国内筹划新建的20余个核电项目中,中电投已主导和参与了将近一半的项目。一直对核电情有独钟的王炳华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说:我们希望能在核电领域“三分天下有其一”。
借力三代核电
“我们正与美方进行核岛主合同的商务谈判,预计5月底签订正式合同。”中电投负责核电工作的总工程师俞培根日前告诉本报,公司控股的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已经启动前期工作,包括场地平整、设备预采购等。
经过历时3年的国际招标,中国在去年年底决定斥资数十亿美元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建设山东海阳和浙江三门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在业界看来,中电投是这次招标的最大赢家之一:在技术层面,它首批获得了消化、吸收世界最先进核电技术的机会,有望率先实现从二代核电向三代核电的跨越;在体制方面,中电投在海阳项目中首次以业主身份走向前台,打破了中核、中广核在核电领域的长期垄断。
“发电企业介入核电是一件好事,我们不主张垄断。在具备资质的前提下,核电业主越多越好。”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副总干事钱积惠对本报说。
此前,出于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中国的核电项目一直由中核、中广核这两家专业的核电公司控股建设和运营。有人士认为,这种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和投资效率的提高。
“以电力企业为主发展核电是一种国际惯例,中国的发电公司介入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也是一条要走的路子。”中电投总经理王炳华说。掌舵中电投之前,王炳华曾任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具有浓重的核电情结。更重要的是,中电投具有发展核电的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2002年该公司组建时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核电资产(约占当时全国核电总装机的16%),是五大发电集团中惟一拥有核电资产的企业。
在余培根看来,发电企业发展核电的优势至少有三点:一是有很好的电力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二是资本金比较充足;三是一直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更了解中国的电力需求。
截至2006年底,中电投共拥有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其中核电约占4%。在中电投的内部规划中,核电装机将在未来逐步增加到20%左右,达到国际电力巨头的水平。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