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制造异军突起,尚需规避技术风险 |
(发布日期:2007-6-9) 来源:
|
![]() |
|
|
当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预计2020年前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将以20%的增长率增长。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进一步确认:届时风电装机可达到12.6亿千瓦,风电电量达3.1万亿千瓦时,占2020年总发电量的12%。
这一惊人的数字,不仅吸引了国外设备制造商的眼球,也煽动起我国设备制造商投资的热情。然而专家预言,风电建设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并非坦途,风机制造商尚需规避技术风险。
紧紧追随新能源
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而在各类新能源中,风力发电技术是相对成熟,且最具大规模商业开发条件、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因而受关注的程度日益升温。
资料表明,2006年全球新装风电设备价值达230亿美元,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行业规模的增大和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入到风电设备制造行业。
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全球风电设备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32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
近十年来,中国大型风机制造业基本从零起步,目前已经掌握了750千瓦机组整机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国产MW级变速恒频机组正在研制并有部分机组投入运行,兆瓦级叶片、齿轮箱和发电机也相继完成研制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自2004年以来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介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可望在近期极大推动MW级先进机组的本地化生产供应能力和国产化水平。但总的来看,整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仍是制约中国风机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目前,国际上主流陆上风机容量已经达到3MW,海上风电场自2002年起就投入运营。而我国风机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正在装配中的主流陆上风机容量为1.5MW,首个海上风电场不久前刚刚完成招标。
国产化之路不平坦
截至2006年底,在我国已有装机中,兆瓦级以下风机占绝大多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金风科技的600kW和750kW设备。该公司最初引进德国Jacobs公司技术,具备了600kW和750kW风机的生产能力。凭借对该技术的掌握,经历艰苦创业阶段后迅速崛起。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获得核心技术。
事实上,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之路并不平坦。早些时候,原国家计委实施“乘风计划”扶持的两个合资公司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国家科委863项目支持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研制”课题,5个承担企业中3个实力最强的先后退出。因此,总体而言,受风电设备产业人才匮乏的影响,使我国风电产业缺乏足够的自主研发实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产风电设备技术不断提升。目前,很多企业掌握750千瓦以下机组设计制造技术并实了批量生产。随着大批企业介入风机制造领域,国外风机制造商纷纷进入国内设厂,MW级风电机组的研制生产也在加速。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