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增强优势产业配套能力 |
(发布日期:2006-11-9) 来源:
《中国工业报》
|
![]() |
|
|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抓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只有大量引进、建成和储备一批优质项目,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长沙市工业发展的后劲。”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在近日召开的长沙市工业项目观摩讲评会上这样说。
2006年,长沙市在项目建设年的强力推动下,1~9月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6%,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31.8%,工业增加值增长25.4%,实现利税增长31.1%。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的排位中,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前移4位,发展速度前移了7位。
梅克保指出,项目建设是工业经济的内生张力源,是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突破口。要依托现有的重点大项目,全力发展工业化,带动工业集群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促使工业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配套项目做大产业集群
“发展靠项目,又快又好发展要靠大项目、好项目。离开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梅克保说。
2006年1~9月,长沙市引进工业外资项目82个,其中投资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0多个。全市在建工业项目839个,完成工业投资180多亿元。
由于这些项目大部分是一些中小项目,像晟通、博世、华电、百事可乐那样能造就一个产业、撑起一方经济的项目比较少。梅克保为此指出,长沙市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重大工业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着力谋划、建设一批能够强市、强县、强区的大项目,尤其是一批有规模、税收多、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重点培育好长沙工业的新生力量。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构建产业集群对于长沙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长沙市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1691户,但真正形成产业链、形成规模集群的比较少。“其原因是我们过去在抓工业中,还没有自觉地注意上下游产业的衔接配套,导致企业之间协作较少,没有完全形成以龙头企业领军的产业集群。”梅克保指出,要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延伸产业链为抓手,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促进产业集聚、配套集成,大力培育一批配套能力强、聚焦效应明显、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据介绍,长沙市将以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引导产业链上下延伸的配套项目,把项目串到产业链上,把产业链做粗拉长,把产业做大做强。
后续项目延伸长远发展
“对后续项目的发展,要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坚持远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手抓在建项目,一手抓后续项目的储备和开发,建立形成产业项目生成的滚动机制。”梅克保强调,要按照高起点、大规模、强带动、高科技的原则,加紧规划、论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对全市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库,为长时间内的项目建设做好准备,始终保持全市工业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同时,控制低层次、高能耗的项目,坚决杜绝污染严重的项目,确保长沙工业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向前发展。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