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最新展会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细信息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发布日期:2006-10-31) 来源: 《中国机械资讯网》
 

“十一五”我国数控机床的高速发展期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将迎来理性发展的时代。第十个五年计划是我国数控机床高速发展时期,那么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将是数控机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主要表现在:“十一五”我国国民经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将更加稳定有序发展;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定,将大大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先进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方向,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家电、纺织、农机、环保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对数控机床的需求继续攀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为精密、高效、专用数控机床开辟了新的需求。

“十一五”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重点

从2006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了解到,根据国际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十一五"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重点是: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需求。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部介绍,"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的高级型数控机床范围:

1.高速、精密数控车床,车削中心类及四轴以上联动的复合加工机床。主要满足航天、航空、仪器、仪表、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等产业的需要。

2.高速、高精度数控铣镗床及高速、高精度立卧式加工中心。主要满足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及航天航空、高新技术等行业大型复杂结构支架、壳体、箱体、轻金属材料零件和精密零件加工需求。

3.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类:数控落地铣镗床、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和龙门加工中心、重型数控卧式车床及立式车床,数控重型滚齿机等,该类产品满足能源、航天航空、军工、舰船主机制造、重型机械制造、大型模具加工、汽轮机缸体等行业零件加工需求。

4.数控磨床类:数控超精密磨床、高速高精度曲轴磨床和凸轮轴磨床、各类高精高速专用磨床等,满足精密超精密加工需求。

5.数控电加工机床类:大型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数控低速走丝电火花切割机床、精密小孔电加工机床等,主要满足大型和精密模具加工、精密零件加工、锥孔或异型孔加工及航天、航空等行业的特殊需求。

6.数控金属成形机床类(锻压设备):数控高速精密钣材冲压设备、激光切割复合机、数控强力旋压机等,主要满足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产业、家电等行业钣金批量高效生产需求及汽车轮毂及军工行业各种薄壁、高强度、高精度回转型零件加工需求。

7.数控专用机床及生产线:柔性加工自动生产线(FMS/FMC)及各种专用数控机床,该类生产线是针对汽车、家电等行业加工缸体、缸盖、变速箱箱体等及多品种变批量壳体、箱体类零件加工需求。

机床业国际招标市场火热

传统制造业的发挥依托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变化,同时势必影响着数控机床行业的变化。

尤其近几年来,国家重点支持的一批重大装备的发展,如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装置、矿山采掘设备、成套轧钢设备、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及发动机等,需要提供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高效、专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国家重大装备的发展需求,给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研究报告表明:2006年1-9月我国磨床设备国际招标项目超过了2005年同期水平,达到了146项目,累计中标金额18622.63万美元,中标数量215台。国际招标磨床类型主要集中在:内圆磨床、外圆磨床、轧辊磨床、端面磨床、平面磨床、曲轴磨床、工具磨床、数控磨床、刀具刃磨床、导轨磨床、无心磨床、成型磨床等10余种磨床。

另外我国加工中心国际招标市场也再传快报,2006年前9月我国加工中心国际招标项目赶超2005年同期,达到541项。同时,累计中标金额和中标数量得到了迅猛增长,其中:较2005年1-9月相比,累计中标金额增长38.5%,为41180.42万美元;累计中标数量增长33.1%,为1103台。充分说明了今年我国对各类加工中心高涨的需求程度。

从地域发展分析,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事物的变化,可以说全国各地机床产业遍地开了花,尤其是我国东部产业的升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西部的开发加快步伐,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提供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国际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中国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等,更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使我们处于难得的战略发展期。所谓战略机遇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相对广阔的空间,对整个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特殊时期。战略机遇不可多得,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是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取胜之大略。

从国际招标市场占有率分析,无论是磨床、加工中心、还是车床等相关数控机床业国际招标市场依旧是国外企业操控,即使是同一产品同一个国际标相同报价,我国企业也难以抵挡外来的“侵害”,只能是眼睁睁的观望,被动的顺应市场风起云涌。是我国企业弱不禁风吗?是我国企业重洋媚外吗?不是,从我国机床产业的背后透视差距。我国机床行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难以高枕无忧,行业本身核心竞争力的水平难以跟上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机床技术指标、加工精度和可靠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是不争的事实:一是结构差距。国内数控机床的产业集中度低,普及型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小,生产中低档数控机床的企业多,生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少,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业化程度低。二是技术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总体技术、工艺和性能仍然落后。国外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都在1000小时以上,而国产的大多在500小时徘徊。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航空制造业、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机床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目前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无论在品种、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造成国产机床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要想中国的机床发展能够高枕无忧,必须因地制宜地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机床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基础行业,就目前来看,我国机床消费和进口均是世界第一位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在“十一五”我国机床行业宏伟蓝图的指导下,相信“中国制造”的旋风一定会愈刮愈烈,再加之投资和出口的浪潮方兴未艾,我国机床市场的容量扩张将历历在目,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的地位仍将牢不可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相关信息
· 京东五金城设立乐清电气地标馆...
· 施耐德电气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与苏州高新区共绘绿色发展...
· 德力西电气×新华出版社:重磅发布《迈向净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 安全、效率与可持续性三重跃升?施耐德电气全新电力数字孪生平台破局...
· 3月3日CSIE上海自动化开展!你一定要来哦(哪吒邀请版)...
· 展现“新”动力,Aginode安捷诺发布新一代LANmark U...
尚易企业邮箱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助力W.E.B打造智能充电...
· 皮尔磁:可持续转型:从生产效能到...
· 皮尔磁:以尖端自动化技术推动印度...
· 皮尔磁:奥地利邮政的现代化改造之...
· 汉诺威工博会2025:皮尔磁亮相...
· 绿色氢能助力2025大阪世博会松...
· 全球服务,品质如一:皮尔磁咨询服...
· 皮尔磁亮相2025汉诺威工博会:...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 皮尔磁:当安全门监控和权限管理合...
· 皮尔磁:myPNOZ新模块上市,...
· 皮尔磁:小型安全控制器选型指南...
· 皮尔磁:全球化的可持续生产,践行...
· 皮尔磁:“内核强大”的新一代安全...
· X皮尔磁:安全门系统轻松升级...
· 皮尔磁:安全门防护领域的创新产品...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