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最新展会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细信息
结构性战略转型将驱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
(发布日期:2006-12-19) 来源: 工业报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简单规模扩张向构筑综合竞争力过渡的转折点,预计未来政策的焦点将由汇率问题转向财政改革。由于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层面加大投资的积极性会持续高涨,而强劲的财政状况不仅会直接提升国内消费,也会支持投资的转型。
  今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表明,在经过多年的数量型扩张之后,战略性及结构性调整的转折点终于浮出水面。与外贸政策结构调整的预期相符,业内预计中国将迎来知识及技术的投资期。
  与此相联系,在过去两年中,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近期,设备及机械相关行业的投资迅速增长,说明投资正在推动快速增长的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从投资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再到盈利能力的改善,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良性循环的增长机制已经形成。
  开始战略转型中国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
  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02~2005年中国实际GDP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8%。在经历了2005年小幅回落之后,2006年经济增长再次加速。2006年1~9月GDP同比增长10.7%,仍高于上年同期的9.9%,达到过去15年的最高点。
  2006年1~9月经济强劲增长得益于强劲的出口,GDP最大的增长动力仍然来自于第二产业。第一及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由2005年的6.3%与39%下降至5%与34.8%。相反,第二产业的贡献由2005年的54.7%提高至60.5%。
  虽然从长期来看,正确的发展方向是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但在短期内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仍将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稳定增长。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这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能够确保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不会同时引发严重的产能过剩,因为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专家认为,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更多企业利润将用于现有产业结构升级,而结构改善将带来盈利能力及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也将拉动社会福利的整体改善,并最终促进国内消费的增长。
  中国经济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需要借助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因为中国的国内市场无法吸收所有的现有产能。因此,国际市场是完成这一战略性转变的一个外在因素,而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内在动力。
  生产率与劳动成本潜力大强劲的出口增长还将持续
  强劲的出口增长通过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企业效率与盈利能力的提高,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讲,出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目前中国出口的前景也笼罩着一系列不利的因素:首先,人民币正在升值;其次,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将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再次,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也使得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潜力在减小。
  从理论上讲,基于我们对2006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4.8%的预测,如果假设2007~2010年全球及中国的出口分别平均增长10%与17%,那么2010年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的比重将达到世界第一位,占10.2%。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10%是不难想像的。因此,未来四年出口的可持续增长也是可以实现的。
  从相对水平来看,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中国近年来出口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能将这个优势保持到什么程度、保持多久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目前有关广东因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引起的产业外移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事实上,近几年来制造行业的薪水增长一直落后于其他行业的相应增长。2000年到2005年,制造业员工薪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而金融行业、政府和公用事业企业分别达到17.9%、14.8%和13.9%。
  国家发改委的相关研究显示,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蓝领工人平均每小时薪水仅高于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位列世界第四大低薪国家,仅是英国、德国、美国和墨西哥的1/27、1/24、1/21和1/3。
  尽管我国蓝领工人薪酬水平较低,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05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18和马来西亚的1/3。从理论上讲,劳动生产率是薪水的基础。因此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势必带来较低的薪酬水平。
  但是,1999~2005年期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均高于平均年薪的增长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认同所谓的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会侵蚀出口商竞争力的说法。从动态角度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未来几年均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因此,我国的出口增长前景不仅是量的成长,更将带来质的飞跃。
  加工贸易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时机成熟
  在贸易顺差日渐上升和对外贸易面临一系列新挑战的压力下,商务部于今年9月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2010年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央政府已考虑通过相关政策来调整进出口结构,从而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增长,而加工贸易政策成为战略调整的重点目标之一。
  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制造业结构性调整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内加工贸易的发展更是低端价值链从邻国(地区)转移至我国的结果。
  事实上,由于我国邻国(地区)的薪酬和土地成本升高,出口加工业便向中国和其他低成本地区转移。这一转移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突然步入低成长阶段,继而给他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连续几年的强劲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和薪酬成本已经开始上涨。如何在进行加工贸易产业重组的同时,保持原有竞争力成为我国外贸增长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加工贸易调整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避免我国重蹈邻国的覆辙,而需要调整和约束的主要目标是附加值低、能耗大和污染严重的加工贸易产业。
  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及其他社会和经济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5年我国开始重新探讨绿色GDP的概念,而绿色GDP需要高科技、先进设备和更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而这一切离开了资本投资也如同无本之木。另外,根据“十一五规划”,截至2010年单位GDP能耗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因此能源标准和环保已成为我国宏观紧缩政策的标尺或工具。
  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于2006年9月联合发布进一步削减出口退税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取消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禁止类”所涉及的行业除了原油、木材和其他产品外还包括冶金、造纸、金属冶炼、酿酒、石油精炼和重化工。而且,业内认为,一些在将来可能引起国际贸易争端或带来巨大贸易顺差的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包与盒、家具及塑料产品也将逐渐受到某些限制。
  加工贸易的调整将对外商直接投资造成影响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大约70%的外商投资投向第二产业。更为确切地说,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而在技术知识型产业上的投资不足。
  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2004年底修订的版本,部分内容已经不符合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我们预计,中央很快将会对该目录做出新的修订,而新的版本将会鼓励外资对高科技行业,如信息、新型材料、生物、航空航天、汽车及高科技含量机械行业,以及服务行业进行更多投资。业内预计,新的《指导目录》还将限制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成衣制造业和一般制造业以及钢铁等产能过剩产业的投资。
  从简单加工贸易转向国内综合产业链延伸,将成为今后几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事实上,过去几年的大量投资已经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生产力和盈利能力,迅速积累的企业利润将成为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为即将到来的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技引领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进入新阶段
  在经历了2003年初以来的持续迅猛增长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固定资产投资在未来几个月里将开始出现周期性下滑。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目前并未引发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利润减少等问题,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层面强劲的投资需求将继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动力。今后,固定资产投资会由低端加工贸易产业向高端转移,尤其在技术和产业升级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根据国际经合组织的最新消息,中国2006年在研究和开发(R&D)方面的投资有望达到13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3300亿美元,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
  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如何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进口替代型经济平稳过渡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资本和知识持续不断地积累,通过加速投资实现后发优势。
  过去几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制造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0年的8%猛增到2004年的25%,说明中国经济已彻底走出了1997~2002年不景气的低谷。在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国家主要是通过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维持经济的增长,这也为今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基础设施投资向制造业投资的转折,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平稳转型。
  2006年前10个月,制造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27.2%进一步上升至28.7%。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投资结构也趋于优化,大量资金被投入到设备及相关机械产业中。2006年前10个月,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6.2%提高到8.3%。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贸易项下,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存在巨额贸易赤字,但在加工贸易项下这两个行业都实现贸易盈余。这种情况说明,中国为了技术升级已经在购进新设备和机械上开始投入大量资金。
  未来,为了降低制造业中加工贸易的比重,中国需要继续增加在技术升级方面的投资,而部分行业的投资已经得到了回报。目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已经呈现出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增幅持续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这部分地反映了该行业生产力的稳步提高。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相关信息
· 施耐德电气:以创新柔性直流技术助力新型配电系统建设...
· 施耐德电气携手意昂集团,以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设备加速能源转型...
· 破局能源变革!维谛技术(Vertiv)“双轮驱动”破解抽蓄电站高...
· 施耐德电气:夯实数据基础,驱动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
· 京东工业牵手白云电气 开启数智供应链与电力装备制造深度融合战略新...
· 施耐德电气:算电协同,奏响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尚易企业邮箱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让工业燃烧器更加安全智能...
· 皮尔磁:当机械安全遇上工业信息安...
· 皮尔磁:全新的生命周期平台能带来...
· 皮尔磁:SIL 4级FNmux获...
· 皮尔磁重磅亮相2025广州应急安...
· 皮尔磁:安全是新能源时代的通行证...
·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网络架构的“新...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一把“小门锁”,轻松拿捏...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性相辅相成...
· 皮尔磁:IO-Link Safe...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