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沉浮Linux企业级应用渐趋成熟 |
(发布日期:2006-12-30) 来源:
|
![]() |
|
|
Linux自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所有的争议都来自它自由开放的特性。自从1998年中国人和Linux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今天中文Linux的遍地开花,已经历时三年。对于Linux,我们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曾经希望把它作为微软视窗系统最有力的挑战者,我们也曾因为其应用软件匮乏而差点对它失去信心,几经沉浮的Linux并没有倒下,更没有消失,它逐渐走向成熟,并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自从Linux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还提出要以Linux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目前,Linux应用已渗入信息产业的主要领域,包括嵌入式应用、桌面应用和企业应用,并形成中科红旗、TurboLinux、联想、中软、Xteam以及仙童、朗新、网虎、共创软件联盟等十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Linux厂商。而国外知名厂商对Linux的推广也不遗余力。IBM专门成立了Linux Team在中国推广Linux。HP、IBM、Intel等公司则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及联想公司合作,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第一个Linux开放实验室。
桌面应用 让Linux在桌面端超越Windows是许多Linux爱好者曾经的雄心壮志。但时至今日,桌面端的Linux似乎还处于吃力不讨好的市场培育阶段,中科红旗、Xteam等公司纷纷把业务重点转向企业级应用。就在两个月前,Dell公司宣布放弃在其台式机中使用Linux操作系统,而只保留Linux在工作站和服务器端的应用,这无疑给桌面Linux当头一棒。IDC的专家认为:Linux几乎不可能成为PC上主流的操作系统,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微软操作系统强烈的竞争性和用户缺乏对Linux的了解; 另一方面,桌面Linux本身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桌面Linux的应用软件匮乏、兼容性不好、易用性也较差。根据IDC的报告分析,桌面端Linux市场占有率不足10%,并呈负增长之势,而且新增加的用户主要是通过OEM、系统升级和捆绑销售等方式实现的。但是,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完善、与微软Office兼容问题的彻底解决以及正版化浪潮的推进,Linux开放源代码、价格便宜、很少有病毒侵扰等优点将影响桌面市场的未来格局。也许Linux国际协会会长JON HALL先生的一席话能够让我们回味,他认为:“1999年数据库软件被移植到Linux上,Linux才引起了商业用户的重视,在桌面端也是如此,一旦有足够多的应用软件支持,桌面端应用的时代就会到来。”
嵌入式应用 工控设备、手持设备、信息家电等领域的兴起使嵌入式操作系统保持每年61%的增长率,而Linux凭借其内核稳定、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可裁剪、内核小等优势成为众多厂商看好的一个方向。IBM大中华区Linux企业化促进部经理张先明博士透露: 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是IBM针对Linux的下一步研发重点。红旗Linux也宣布即将推出嵌入式的Control Linux和IA Linux操作系统以及宽带机顶盒、高端PDA等解决方案。冲浪软件公司CEO任一先生认为: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新兴领域,所有厂商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机会均等,Linux可以有所作为。目前,中软公司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的强实时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已得到实际应用。但是TurboLinux公司对嵌入式操作系统仍持保留态度,该公司产品经理罗威先生表示:TurboLinux目前仍注重在高端领域发展,这既是为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也是有鉴于其他领域的市场时机还欠成熟,现在投入为时过早。
企业级应用 此时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Linux的企业级应用,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让人们看到了Linux的勃勃生机。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博表示:服务器是Linux应用最成熟的领域,目前Linux服务器在全球占有20%的市场份额,2000年在国内市场已达到21%,完全有能力和NT、Unix三分天下并最终成为服务器市场的主流,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它在行业市场上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
Linux服务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如今已得到业界认可,一大批中间件、数据库、网络及应用软件运行在Linux平台上。业内人士认为,Linux在企业级应用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Linux开放的源代码使它易于被定制,以满足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其次,较低的部署成本对国内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并得到许多软硬件厂商及系统集成厂商的支持。
如今,Linux的企业级应用逐渐突破原来Web应用的范畴,许多关键领域的应用开始出现Linux的身影。最近,以Linux系统为基础,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的航班安排查询系统、日常计费系统等应用已顺利移植到IBM的大型机S390上。IBM公司的张先明先生认为,用于大型机的Linux系统具有以下优点:资源共享、管理方便、降低TCO,而且在S/390上可以进行逻辑分区,从而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可以根据业务的繁忙程度分配资源,改变了以前有些单功能服务器超载,而有些服务器空闲的状况。并且在同样的业务量下,Linux对硬件配置的要求比NT和Unix要低得多。
目前IDC所调查的各个行业几乎都在考虑应用Linux,像金融、电信、政府和ISP/ICP都是Linux服务器级操作系统的主要使用者和具有潜力的用户。近日,本刊记者针对政府部门内部网络建设、数据库管理、网站流量控制和服务器运行监测等不同的应用层次,走访了以下三家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Linux用户。
虽然Linux系统的应用门槛低、部署成本低廉、稳定性强,但是为什么政府部门仍然是观望者多,使用者却寥寥无几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首先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采用Linux系统的情况展开采访……
政府部门: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自身系统改造的时候采用了Linux系统,这无疑为正在处于观望状态的政府和行业用户树立了信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康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应用Linux的有关情况。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过去,局机关的网络系统结构由内部网和Internet组成,而下面的分支机构则各自搭台,一些关键业务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松散的结构中实施。
作为该局信息化的十五规划,CIQ2000工程将建立一个包括全国313个分支机构的广域网,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办公自动化和综合业务管理等三大应用系统,总局和所属分局的网上交流将日益增多,原来的两层架构已经远远不能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系统安全和便于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用户要求建立一套包括防火墙、防病毒、安全认证系统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系统安全机制,同时兼顾防黑客系统的需求,逐步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并做到内外有别。
200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为分布在全国313个分支机构建设局域网的时候,曾有一个涉及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的操作系统招标项目,考虑采用Linux,但是最终由于用户对Linux的信心不足,转而选用了Windows NT。不过早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采用Linux系统之前,一些地方分局就已经在使用Linux平台了。例如,湖南分局最近刚刚完成包括申报、检验、内部管理等在内的综合业务系统从NT平台到Linux平台的转移,并且取得很好的运行效果。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并且经过足够的试验,Linux确实在一些领域得到成功应用,于是在2001年的系统升级和电子业务服务系统中,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首次采用了Linux平台,用林德康主任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此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采用Linux还出于系统稳定性的考虑,以前有些采用NT的系统经常出现死机状况,而且重启时间相当长,但就目前对Linux的测试情况来看,该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在Cache、Proxy、负载均衡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而且,Linux系统在价格上的优势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具有一定吸引力。林主任还特别强调了服务问题,他认为Linux厂商提供的服务相当不错,售前培训、售后服务都做得井井有条,解决了并不熟悉Linux技术的用户的后顾之忧,也令用户对Linux树立了更大的信心。
因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系统升级和电子业务系统的建立正处于验收阶段,对在Linux平台上运行的效果,林主任表示还不能透露。但从他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Linux仍处于观望状态的政府部门,其选择和实施Linux的过程其实也是信心度逐步建立的过程,这就要求Linux提供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力求做好每一个项目,从而不断增强国内用户的信心,使Linux的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最终步入良性循环的过程。
初秋的午后,李默来到离家不到半里地的伊春市邮政局,准备为远在沈阳的父亲快递一份生日礼物。填好寄件人地址和寄达地址,他把单子交给营业员,期待着手工操作的漫长过程能够尽快结束。令他感到惊讶的是,营业员很快就把邮编、地址等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而那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在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数据也被自动提取到计算机内,并立刻就算出了邮费,打印出一份特快专递的详情单和收据。李默付了20元的邮费,拿到营业员的收据,一笔业务轻轻松松就办完了,省去了以往人工称重、手工计算邮费、手填详情单、盖日戳、填收据的繁琐过程,而所有关于此次快递业务的信息都被自动保存在PC机里,可供日后随时查询。
随着黑龙江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全面实施,很多像李默一样的用户都感到邮局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正在提高,而以往排队等候的现象大大缩短。对于邮局的操作人员来说,模拟实物单式的图形化界面,简洁直观、简单易学,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只需经过半天培训即可正常营业。而且可以在一个台席上办理现有的各种邮政业务,并在各种业务收寄界面之间进行快速切换。2001年9月7日的上午,记者在位于哈尔滨的黑龙江邮政易通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原黑龙江省邮政计算中心)见到了负责这套系统开发和工程建设的软件开发部经理王成军先生。据其介绍,该系统完全符合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技术和业务规范,涵盖了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