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市场化 资金布控局面已形成 |
(发布日期:2007-1-7) 来源:
证券日报
|
![]() |
|
|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供需双方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的新机制基本确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在电视电话会议上说,要坚持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确定价格。
而在资本市场上,煤炭板块目前的低市盈率、低价格为市场资金提供了较大的安全空间,有望携价格市场化东风,一举成为继金融、钢铁等板块之后主力资金布局的重点。众多机构也将煤炭股列为重点狙击对象,一部“黑金传奇”大戏已经筹备就序。
价格踏上市场化之路
国家发改委27日在北京牵头召开“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在我国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直接组织召开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历史即将结束。从2007年起,电企与煤企将就煤价进行“一对一”的“谈判”。此前,我国已陆续取消了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仪器仪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十余种物资订货会。煤炭订货会是最后一个被取消的物资订货会。
“这是在走向市场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企业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更加灵活,更直接面向用户,效率也比以前更高。”中煤集团营销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说,今后,政府部门将完全从煤炭订货工作中“淡出”,全力做好全国产运需预测工作,建立煤电电子交易平台,规范交易双方行为,完善煤炭体系建设。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表示,过去煤炭订货会都是由政府集中组织召开,今年视频会议的召开标志了煤电双方自主衔接、协商定价机制的基本确立。
与订货会一起结束历史使命的还有煤炭价格双轨制。26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做好2007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确定价格,对长期、大宗合同可自愿协商价格优惠。
2004年,为缓解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之间的价差,我国制定了“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含税车板价为基础,在8%的幅度内,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电煤价格涨幅上限控制规定。2006年,这一涨幅限制被取消,但政府仍严密监控电煤价格,并建立电煤价格应急机制,遇电煤价格显著上涨将采取临时干预措施。如今,电煤价格彻底放开。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放手”,是因为我国明年煤炭供需将大体平衡。
记者从已经启动2007年煤炭供需谈判的部分企业获悉,其签订的合约每吨煤上涨了约20元,同比涨幅约8%。华东煤炭企业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更是预计,2007年,煤价会涨10%左右。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断,是因为煤炭生产成本增加,且都是刚性增长,涨价不可避免。据悉,针对采煤企业的“一金两费”(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费、转产费)可能于明年推行,这将使每吨煤的成本上升50至70元。
“增加的这部分生产成本,企业将转化到煤炭价格上”一家煤炭类上市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