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2007-1-7) 来源:
|
![]() |
|
|
一、指导思想
以科技创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为指导,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拓展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识别知名品牌,促进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目标
1.实施、完成国家标准化研究课题及标准制定项目(以标准委批复为准)
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已申报)的“条码技术应用系统设计规范研究”、“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机械行业的产品编码标准化研究”、“航天型号工程管理信息编码技术研究”、“特种设备及零部件统一编码、标识及应用标准化研究”、“生物特征识别评测方法的标准化研究”、“DPM零部件本体标记技术标准化研究”等6项标准化课题,及“条码打印机通用技术规范”、“有源射频标签通用技术规范”2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分别由协会秘书处统一组织、协调进行实施并按计划完成。
2.标准的宣贯
围绕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于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9项标准,分别由各专业技术工作组进行标准的宣贯。编写有关宣贯资料(应用指南),在业内及用户范围进行标准的宣贯,以利于推广应用和标准的实施。
3.统计、分析我国自动识别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完成行业调查报告
在我国自动识别行业内进行各种自动识别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软、硬件)的统计(包括:已批准授权的专利、已授理的专利申请、正在申请的专利),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完成自动识别技术知识产权现状调查报告。
4.研究国内外与RFID技术相关的技术成果及专利
统计、分析、研究ISO/IEC18000系列标准中相关的专利技术,分析我国RFID产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所面对的关键问题,提出我国RFID产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策略及发展战略,完成部分相关研究报告。
5.配合应用行业制定相关应用标准
积极推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参与并配合应用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6.建立应用试点,促进行业拓展
继续推动条码、射频技术的应用试点工作,在课题、标准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试点的启动。
7.国际交流
依据外事计划,组织会员参加欧洲(参加AIM欧洲论坛及展览会)、日本(展览会和交流)等活动,进行国际交流,促进合作(具体计划另定)。
8. 提升展览会的品牌,做大、做强
在前十三届展览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开拓思路;联合国际相关业界组织和展览会资源,围绕自动识别主题,扩大展览会规模,强化和提高展览会同期活动的质量。要求展览会的规模在2006的基础上有30%-40%的增加。
9. 创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品牌
在2006年创刊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取得的成绩和目前杂志存在的问题,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杂志的技术内涵和服务质量,提高杂志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协会会刊的品牌效益。同时,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立和培训,提高通讯员投稿的数量和质量。明确会员单位对协会宣传工作支持的业绩,将被列为2007年行业优秀奖评选条件之一。
10. 宣贯《自动识别企业评估指标》标准,协助第三方开展“自动识别企业评估”工作,做好服务。配合学历教育,完成教材出版工作。研究自动识别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研究报告。
11. 筹备、适时组建生物识别工作组
加强与生物识别技术企业的联系,开展市场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筹备并适时组建生物识别工作组。加强协会网页的宣传和维护工作。
三、分工和进度安排
协会各工作组及秘书处的工作计划由秘书长谢颖全面负责实施。
以下工作计划均要求于2007年11月1日前完成。
1. 条码工作组(联系人:黄建军)
总负责:陈春 协调工作,把握进度,宣传推进(负责条码工作组网页维护)
具体分工:
陈春:负责“DPM零部件本体标记技术标准化研究”课题(以标准委批复为依据),及“条码打印机通用技术规范”标准,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标准制定,维护工作组网页。
刘国尧:负责“条码技术应用系统设计规范研究”、“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机械行业的产品编码标准化研究”课题研究(以标准委批复为依据),完成研究报告。在“条码系统标准体系框架”基础上,研究1-2个具体行业的应用规范,完成规范的制定。
顾承伟:负责“航天型号工程管理信息编码技术研究”、“特种设备及零部件统一编码、标识及应用标准化研究”课题研究(以标准委批复为依据),及“条码阅读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标准的宣贯。分别完成研究报告和宣贯应用指南。
2. 射频工作组(联系人:张芃)
总负责:闵昊 协调工作,把握进度,宣传推进
具体分工
闵昊:负责统计、分析我国自动识别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完成行业调查报告
武岳山:负责继续配合18000系列标准的制定,统计、分析、研究ISO/IEC18000系列标准中相关的专利技术,制定“有源射频标签通用技术规范”,完成相关部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定工作。
钱恒:负责“RFID快报”的制作和维护,参与有关ISO/IEC18000系列标准中相关的专利技术的研究,协助年度报告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张革军:负责宣贯已制定的RFID读写器、标签标准,编写宣贯指南;继续推动射频技术的应用试点工作,加快试点的启动,完成1-2个试点。
3.宣传推广工作组(联系人:张芃)
黄永友:负责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的筹备和各项工作的实施,总结经验,开拓思路;联合国际相关业界组织和展览会资源,围绕自动识别主题,扩大第14届展览会规模(增长20%以上),强化和提高展览会和同期活动的质量。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杂志的技术内涵和服务质量,提升杂志的品牌效益,完成2007年6期杂志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并通过培训建立一支通讯员队伍,提高编辑人员和通讯员的业务水平。编辑、出版2006-2007年度报告,维护宣传工作组的网页。
4. 战略研究工作组(联系人:黄建军)
李长军:负责宣贯《自动识别企业评估指标》标准,协助第三方开展“自动识别企业评估”工作,做好服务。配合学历教育,完成教材出版工作。研究自动识别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研究报告。维护战略组的网页。
5.生物工作组(联系人:黄建军)
田捷:负责“生物特征识别评测方法的标准化研究”(以标准委批复为依据),加强与生物识别技术企业的联系,开展市场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筹备并适时组建生物识别工作组。完成国际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研究报告;并加强、完成网页的宣传和维护工作。
6. 其他工作
秘书处
1. 加强发展协会会员工作,扩大协会队伍。
2. 配合各工作组完成课题、标准、宣传、推广应用等工作计划的实施。
3. 继续组织好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周边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4. 完成评估工作的招投标工作,协助第三方开展“自动识别企业评估”工作,做好服务。
5. 配合学历教育,完成教材出版工作;并推进学历教育的实施进程。
6. 出版年度报告,加强网站的维护和信息服务。
四、经费预算( 140万,包括自筹)
1. 课题、标准制定、出版:100万(部分资金根据国家标准委课题项目等落实情况而定);
2. 国际交流活动:10万;
3. 其他:30万
(1)常务理事会、理事会;
(2)会员续展、新会员注册;
(3)办公、差旅;
(4)宣传。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