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软件产业开源已势不可挡 |
(发布日期:2007-1-15) 来源:
来自LUPA
|
![]() |
|
|
近日,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表示:2006年软件业取得长足进展,到2006年底,中国软件业销售收入达4800亿元,同比增长23%。那么在取得“长足进展”的2006,有哪些企业、哪些事值得我们圈点?
预装正版风暴来临
国家的软件正版化策略在2006年得到深化。2006年2月,国家版权局宣布,历时一年多的软件正版化采购胜利完成,中央、省级、地市三级政府部门基本完成软件的正版化工作。
2006年3月30日,信产部、国家版权局、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国内PC厂商在产品出厂前必须预装正版操作系统,禁止所有品牌电脑裸机销售。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随后表示,2006年底前北京市场上禁止销售未安装任何操作系统的“裸机”。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发出文件,要求在采购计算机办公设备时,必须按照文件要求,采购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在编制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文件)时,应当将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作为采购计算机产品的必备条款,否则产品将作为非实质性响应处理。
点评:国外软件企业会在预装正版中获益,国产软件厂商也将是直接受益者。以江苏省2006年软件采购为例:该省政府43个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以及17个市政府各部门共采购正版操作系统1.5万套,其中国产软件占30%;办公软件1.5万套,国产软件占80%(巢湖、淮北、滁州、铜陵四市采取场地授权,100%是国产软件);杀毒软件1.1万套,国产软件占99%。各级采购费用总计2200万元,国产软件采购金额占30%的比例。
预装正版,最大的获益者或许是微软。几乎是在通知下发的同时,微软在美国同联想、方正、清华同方和TCL先后签订了巨额操作系统采购协议。其中,仅联想一家公司未来几年预计就将购买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微软产品。事实上,政府带头推广应用正版软件是一件好事,哪怕能卖出十万台国产Linux电脑都是对国产操作系统的莫大帮助。
信息安全话题成热点
2006年,国产软件厂商没有等到《本国软件采购管理办法》,却等来一个“安全门事件”。2006年5月份,美国国务院拒绝采购11000台联想PC。因为美国国会议员认为,“信息系统用外国产品可能有不良后果,会威胁国家安全”。“联想安全门事件”引起了软件和政府采购行业人士的反思,因为我们很多要害部门都一直在使用国外软件。
点评:对于信息系统而言,软件远比PC更重要,尤其是基础软件,但有一些采购人缺乏国货意识,在招标中制造歧视国产软件的条款,甚至干脆推翻国产软件中标的结果。“联想安全门事件”可以看做一个契机,是改变我国政府采购观念的一个契机,即IT采购要加强国货意识,以保护政府的IT投资。此外,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法规限制采购人购买国外软件,尤其是一个核心重要部门。
开源浪潮势不可挡
2006年,开源软件势头惊人。年初,红帽兼并开源中间件厂商JBOSS,开发文档格式ODF成为世界标准,彻底开源的Ubuntu(LTS)长期支持版本的发布,形成了一股汹涌的“开源浪潮”。下半年,开源软件的高潮一个接一个,甲骨文直接介入Linux业务,微软与Novell结盟支持Linux用户,SUN把JAVA彻底开源。
点评:世界两大软件巨鳄微软、甲骨文直接介入Linux业务,是对Linux的正式认可,也是对Linux开了绿灯;SUN公司把JAVA编程语言“开源”而且按照GPL v2的游戏规则来“授权”,这等于贡献出一千多万行的“私有”源代码,直接影响到世界450万以上的软件程序编程人员的编程活动和编程质量。
最支持开源软件的还是政府。2006年年底,劳动部与红旗签定协议,将红旗Linux纳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和培训中,在全国普及推广。这是国家首次把Linux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未来的电脑技术人员将必须掌握Linux技术。这对开源软件的促进作用超过其他企业之和。
软件外包是亮点
软件外包市场是2006年软件市场的亮点。2006年第3季度销售额达到2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3%,相比2006年第2季度上升4.6%。有关专家分析,由于软件外包产业客户对企业的规模和能力要求提高,国内的外包企业要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进入软件外包价值链的高端,软件外包企业间的并购和联盟将进一步发展,预计2007年将出现超过6000人的软件外包企业或者集团。
点评:各地政府对于软件外包十分支持,以武汉为例,该市将以7大措施助推服务外包,打造“中部服务外包之都”。 武汉市已拟定每年不少于1亿元规模的支持计划。重庆、深圳等大城市也有类似的制度出台。
但是,倪光南等专家对此有不同意见,因为即使像印度那样给跨国公司打工,每年也只不过赚取了9.2亿美元,在整个软件产业盘子里仅占1.9%。跨国公司希望外包,希望中国去跟印度竞争,因为外包业务只是很普通的软件加工,依附于外国市场和跨国公司的软件加工产业,在软件行业的地位类似于鞋袜和玩具。因此,专家表示,政府要加强对国内软件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国产软件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SOA逐渐崛起
SOA可谓是2006年软件行业最灿烂的词汇。2006年11月1日,IBM在中国和印度建立SOA解决方案中心。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咨询服务负责人Peggy Vaughan表示:“2006年公司提出在SOA投资10亿美元,SOA做了很多年,这么大的举动也是第一次。”而IBM顶级软件策略师克里斯托弗更是直言,除了增加销售收入外,能促使IBM解开钱袋子的正是计算产业向SOA的转型。
SAP也不例外, SAP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孔翰宁曾表示,SAP的企业级服务架构(Enterprise SOA),将提升构建业务流程的灵活性,通过简化软件部署方法使企业能够更加轻松地对软件予以采用,以此帮助客户轻松实现信息化。
Oracle显然不甘落后,正全力开发它的下一代SOA产品Fusion。BEA很早就提出了SOA口号,在BEA World 上更是推出了很多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HP把全球的SOA体验中心从2个增加到了5个,甚至连咨询公司埃森哲也宣布将要投资4.5亿美元来促进SOA的发展。
点评:在专家和厂商的眼中,SOA绝对是传统企业管理软件体系架构的“终结者”。可以肯定的是,截至目前,该领域还没有完全的垄断力量。因此有人预计这将是国产软件的一个突破口。但是,目前SOA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变成真正的生产力,这对于国内众多软件厂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企业级软件市场启动
2006年11月23日,国资委在云南举办国企信息主管年会,大型国企主要信息主管出席,会上着重讨论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省、市版权局对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依法进行了监督,并查处了一批严重侵权、使用盗版软件屡不改正的企业。同时,对使用盗版软件问题突出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
点评:目前,企业市场规模是政府采购市场的5~10倍,进驻该市场并实现盈利,是国内众多软件厂商的目标,也是国产软件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光靠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只能维持国产软件的生命;要想有所发展,只有通过国产软件的自主创新,不断开拓更为广阔的企业市场——这一更加理性、更加务实的市场。
软件采购遭遇价格战
价格仍然是2006年软件采购的看点之一。2006年1月份,西安市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采购完成,采购操作系统113套、办公软件57套。在此次采购中,57套办公软件的中标企业金山,最后的成交金额只有100元。也就是说,每套金山WPS 2005的价格只有1.75元。在此之前,公安信息网计算机病毒预警、防范体系建设项目中也出现了零报价的现象。
点评:软件价格战在2006年继续延续,很大原因在于招标过程中价格分数占得过高,自然使价格成为重点,但是在2006年下半年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改变。在9月举行的金额677万元的河南省教育厅农村远教软件采购中,教学适用性、技术、售后服务三项指标占65分,价格只有30分,而且评标注意细节,从根本上杜绝了价格战,为软件采购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新模式。
新操作系统Vista发布
2006年11月30日,微软旗下三大产品Windows Vista、 Office 2007和Exchange Server 2007正式亮相北京,这是微软有史以来第一次三个产品全球同时发布,也是微软继2001年10月推出Windows XP后所发布的最重量级产品。
微软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表示,微软此次发布的三大产品,是微软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产品发布。
点评:据了解,微软此次发布的三大产品,耗资超过了200亿美元,开发了近2亿行源代码,凝聚了上万名软件工程师的心血。因此,新产品的发布,不仅对微软,对整个PC产业来说,意义都非同寻常。尽管目前还很难预料,Vista的发布到底有多大牵引力来拉动PC销售。但可以肯定的是,Vista绝对有理由成为PC厂商的希望所在,将其看成电脑行业的下一个盈利点,或者看成一棵新长成的摇钱树都无可厚非。
“流氓软件”定义出台
2006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以行业自律的方式,组织30余家互联网从业机构共同研究起草了“恶意软件定义(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布的恶意软件定义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已被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除外。
点评:恶意软件,即俗称的“流氓软件”。此前由于缺乏法律效力和公信力的定义,很难得到厂商、用户以及监管部门的一致共识,导致诸如奇虎网和雅虎网互相指责对方经营“流氓软件”的情况发生。恶意软件定义出台的出台,给互联网的安全使用创造了清静环境。
软件出口政策“松动”<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