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2月2日讯 今天上午,在济南市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从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手中接过“济南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和30万元奖金。
同台获奖的还有2006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园区、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共196个单位和个人,奖金总额5600万元。其中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获奖励500万元,齐鲁制药等3家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获300万元。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拿出这么多资金对自主创新进行奖励,在济南市史无前例,在国内各大城市中也属少见。
2006年,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明确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创建轨迹,济南市结合中央精神和自身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了建设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县(市)区考核办法等。在此基础上,该市把创新型城市建设破题为“六大体系”建设,即组织、规划、评价、责任、政策、知识技术与服务创新体系,现已初具框架。
在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济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鲍志强任主任,发改委、科技局等14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明确了主要职责及工作制度。
济南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市新认定了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量占全市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近1/3,新认定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65件,占总量1/4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全市各类企业有100多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得到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28%,比上年增长2.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济南市创新平台也已初步搭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落户济南,该市被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软件研发与综合测试等五大创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