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局锦州工程技术处创新环保工作纪略 |
(发布日期:2007-2-5) 来源:
|
![]() |
|
|
1月23日,辽河石油勘探局锦州工程技术处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安全环保巡视制度的通知》,建立集安全环保管理、监督和巡视“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并设立安全环保巡视组这个独立机构,聘请三名安全环保巡视员,行使安全环保巡视职能。
这个处日前还明确2007年环境保护工作指导思想,即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方针,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污染的治理力度。
今年,这个处将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目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锦州工程技术处坐落在辽宁省凌海市境内,施工区大都在大凌河河套和渤海辽东湾滩涂区域,农田、苇塘、鱼虾蟹养殖场纵横交错,周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企业承担的修井作业任务涉及的稠油比重大,污染机率高,环保难度大。然而,当您走进锦州油田,就会惊奇地发现油田与绿色相融,抽油机与丹顶鹤共舞,这种美丽的景观与锦州工程技术处推广的绿色修井技术是分不开的。
锦州油田每年修井作业量在5700口左右,稀油井、注水井和气井分布在农田、苇田、村庄、滩海和养殖厂的包围之中。锦州工程技术处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和施工所在地的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制和推广绿色修井技术,实现企业清洁化生产,促进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处结合油田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作业技术现状,及时提出作业井场、工人、设备三不沾油的绿色修井概念,并决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配套,研制和应用新的地面、地下工具装置,实施绿色修井作业,控制原油和工作液不出井口,最终使作业工、作业设备和施工井场在修井作业全过程中达到三不沾油目标,实现清洁化生产。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修井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这个处积极研制配套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的修井作业技术,从源头上、施工全过程控制污染发生。为此,这个处专门成立了处技术管理和创新中心,在三级单位成立了技术创新小组,建立了技术责任人制度,健全了科技创新网络,制定了绿色修井作业技术六个主要攻关方向和内容。
一是研制抽油杆刮油器,解决提杆时油杆外壁沾油出井口问题;二是研制油管刮油器,解决提管时外壁原油带到地面问题;三是研制适用不同井况的油管泄油器,实现提管泄油,解决油管内腔原油和水喷溅到地面问题;四是研制连续冲砂和旋流除砂装置,使油砂分离,实现原油、冲砂液进站或回收,解决冲砂时从井筒返出的原油和冲砂液排放到地面土油池问题;五是推广应用低压油井的软捞砂作业技术,解决压井、冲砂液漏入低压油层造成储层伤害污染问题;六是研制应用快速防喷和轻便防喷装置,解决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造成的污染问题。
通过技术进步,这个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高效、环保型修井作业模式,初步形成了企业技术品牌。目前,绿色修井技术已得到业内专家普遍认可,并获国家12项专利技术,被国家经贸委列入环保产品目录。
为了实现企业环境保护从以治理为主到预防为主的根本转变,锦州工程技术处制订了《关于强制推广应用绿色修井作业配套技术的暂行规定》,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促进了绿色修井技术的全面推广。
锦州工程技术处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2004年到2006年的3年间,锦州工程技术处为研究绿色修井作业技术累计投入9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应用13770井次,创收1.01亿元,实现利润1990万元,减少污染治理费用2632万元,减少排污量1004.8万吨;推广应用此项技术,从污染源头上控制了污染,减少了废物排放,节约了原油资源8000多吨,减轻了末端治理负担,保护了油田地区的土壤、动植物和水体的生态,全面消灭了土油池,实现了水清、草绿、井场净;大大改善了作业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安全系数和管理水平,改善了原油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