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章迪思 实习生 胡慧婷)昨天召开的市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同时揭晓了“第四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的评选结果。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已有足够实力,担起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任。
出生于1979年的师咏勇,现在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他在研究汉族人遗传背景南北差异时,发现了南北地域划分与遗传结构的相关性,而且这些影响和某些遗传疾病也有关联。近5年来,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英文SCI论文25篇,论文总共被引用190次。
不到40岁的宝钢集团公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肖永力在钢渣处理领域申请40多项专利。传统的冷却钢渣方法随时会有爆炸的危险。为此,肖永力花了10多年,首创以多介质熔渣冷却、破碎、渣铁分离为核心的炼钢熔渣处理技术,成功开发高效、安全、清洁、资源化熔态钢渣粒化工艺及装备,为宝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技英才的辈出,是上海长期以来多项人才培养计划厚积薄发的结果。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的人才观正得到认同。市科协的人才扶持、举荐机制日渐完善,除了“科技英才”评选外,还有为发现科技领军人物而设立的“科技精英”评选、专为35岁以下青年提供出国交流机会的“飞翔计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