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金融人才“后顾之忧” 外滩期待华丽转身
|
(发布日期:2009-4-13)
|
![]() |
|
|
东方网记者李浩翔4月11日报道:坐拥不可复制的美轮美奂,历经浮华变迁的优雅气度,这也许是你记忆深处最为留恋的外滩印象。而此刻,外滩又将华丽转身,重塑经典。今天下午,外滩沿线主要的金融机构代表在沪申画廊里济济一堂,谋划着外滩金融集聚带的美好未来。这一曾经的“东方华尔街”,将以哪些措施来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添砖加瓦?
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全球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令世人领教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强大破坏力,原来国家可以一夜破产,财富可以一夜蒸发。发端于大洋彼岸的这场危机更令曾经风光一时的银行机构损失惨重。相比于雷曼的倒闭、花旗的没落,中国银行业却在风暴中一枝独秀。究其原因,除了政府的超前防范起到了一定作用外,我国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过于传统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窦建中在座谈会上直观地指出,正是我们的金融产品“落后”,因此幸运地躲过了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但面对这种“幸运”,许多与会人士都表达了强烈的诉求。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建议,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鼓励金融创新,建立法律法规让上海的金融机构能够试点先行。而众多投行也纷纷表示,现有的金融监管有些过于严格,从长远来看将制约金融业的发展,适度的金融开放与创新将势在必行。
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就在许多人感叹找工作不易的同时,上海对于金融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认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面临许多的挑战与难题,这些都需要很专业的人才。光靠以情动人是难以吸引到别人的,这就需要有薪酬、配套建设等一系列条件来吸引专业人才。除了靠高薪留人外,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比如可以去找全球著名的管理类教育机构,让他们在上海成立分校,由他们进行培训。开设MBA、理财师、CFA、CPA等等的培训课程,形成大学以后的专业教育。区长周伟也表示,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切实帮助金融人才解决户籍、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入学、就餐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文化底蕴弥足珍贵
作为上海一百多年来发展与繁荣的象征,作为浓缩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记忆,外滩的雍容华贵、刚健雄浑,是独一无二的。那亲水平台的童年嬉戏,那情人墙边的青涩美好,那万国建筑的恢弘气势,那闻名遐迩的远东金融,每一段回眸都是那般弥足珍贵。与陆家嘴的“新”相比,外滩则有了更多的韵味。许多与会人士表示,在规划建设高端楼宇的同时,一些拥有历史的老建筑不能拆,这些中国因素是外滩金融带建设的独特优势。结合外滩滨水区景观改造,建设外滩金融广场,作为外滩金融文化建设的一个新标志。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