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见习对接 解决就业难题
|
(发布日期:2009-10-10)
|
![]() |
|
|
日前,合肥举行了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对接会。合肥市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这种岗位对接的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积累工作经验。据了解,本次对接会共提供1100多个见习岗位,对接会主要见习对象是2008、2009年高校毕业生,对接会为公益性质,对接双方均免费参加。此次对接会参与单位多为“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或基地单位”,提供的岗位专业非常广,从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看,大专学历约占8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0%。从专业类别看,这些岗位涉及50多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类占40.2%,IT占7%,电子信息类占30.2%,服务类占11.6%。从行业来看涉及生物医药、制造、IT、电子、商贸、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
此次招聘会与省城历次招聘会的显著区别是,到场的毕业生多数为工作经验匮乏,或者刚走出校门,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只是见习协议,时间限定在3至12个月,这在省城还属于首次,此举目的是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但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见习期间毕业生有无报酬?这是当天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对接会现场,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有明确的承诺,一家用人单位甚至在招聘牌上写明,月薪1200至1600元。合肥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提醒,毕业生见习期间需与用人单位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明确见习期限、岗位职责、见习待遇等权利义务。见习期间每人每月的基本生活补助应不低于500元,并且享有见习单位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权利,见习时间一般为3至12个月。另外,见习单位还要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结束后,见习(基地)单位若正式录(聘)用见习期满毕业生,需及时与毕业生签订劳动(聘用)合同。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其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可按照事业单位招聘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