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机构:3800点以上要小心
|
(发布日期:2008-5-6 10:07: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
![]() |
|
5月节奏可能是"涨-跌-涨",把握机会仍要精选个股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跳空高开,上午在中石油、建行、工行、中行、平安等权重股的拖累下振荡走低,沪指午后一度跌破破3700点,但随后在二三线股的刺激下,大盘蓝筹股纷纷止跌回升,市场热点形成轮动,两市成交量有所放大。收盘沪指报3761.01点,涨幅达到1.84%;深成指收盘报13860.78点,涨幅更是达到2.64%. 市场对"红五月"普遍抱有很高的预期,昨日的走势也开了一个好头,不过,机会来临还要注意把握。申银万国预计5月行情的运行节奏可能是"涨-跌-涨",而各机构认为获利仍然需要注意个股的选择。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运行节奏是"涨-跌-涨" 市场阶段性调整告一段落,估计5月份运行区间在3400点到4200点之间,运行的节奏可能是"涨-跌-涨"。4月22日见低2990点后的反弹行情可能持续一个月以上,上升高度会超过4000点,起初是绩优股反弹、题材股炒作、演化为超跌股陆续弹升。 根据对盘面的分析,股指在4月底的基础上继续上涨10%是很有可能的,因此5月份大盘将挑战4000点。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充分认识这波反弹行情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特别是重点选择反弹中的强势品种介入,以期在这些股票的价格回归过程中获取良好的收益,从而摆脱股市连续下跌所留下的阴影,为后市的操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这次股市能够在跌破3000点后出现绝地反弹,政策面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大盘的严重超跌以及部分个股投资价值的凸显,构成了股市反弹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现在可以说,这次反弹,是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因为这样,它既会表现出某些受到政策刺激的特征---短时间内暴涨,同时也会表现出在市场底初步构筑完成以后的特征---低位形成支撑、回档成为买入机会。 操作策略应该是持股等待继续反弹。 东方证券:通胀防御与盈利增长 5月份非流通股解禁的总体规模不大,而且解禁的股份比较集中,对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其中解禁较为集中的银行板块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板块中的交通银行(601328)不仅解禁的规模大,而且解禁股份为战略配售股,其对于相关上市公司短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面压力。 5月份以及二季度随着基本面和政策面的日益明朗,A股市场仍将继续回暖。相对于下调印花税政策和大小非减持新规的出台,目前高增长的企业盈利、充裕的流动性以及远低于历史均值的A股估值,对于决定市场未来运行趋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机构投资人还没有达成共识,市场不可避免将出现反复,但向上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5月份投资的逻辑仍在于通胀防御、纠正市场的错误定价、政策预期以及企业盈利增长。此外,具有正反馈属性的资产也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考虑角度之一。 国泰君安:大金融+弱周期 4月份市场先抑后扬,上证指数击穿3000点后,政策面提振市场信心,最后几个交易日大幅反弹。金融服务业等大盘蓝筹得到市场认同,涨幅居前,而大多数权重较小的行业均跑输大盘。 在宏观环境和行业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建议投资思路是"弱周期+错杀行业+跌幅较大+1季报数据较好+人民币升值",建议超配大金融+弱周期,具体行业是:银行、通讯设备及服务、商贸零售、医药、造纸、保险。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用经济减速来换取通胀的下降,将造成对煤或者有色金属的需求下降,但有色、煤炭以外的行业里也有一些拥有资源的公司(比如农业、造纸),这些公司值得关注。在现在的市场里,更看重做节能设备或者材料的公司,在电气设备、化工等行业里都有这样的公司。 广州万隆:3800点以上要小心 大盘日K线确立了比较明朗的上升趋势,趋势行为多头占优。短线累计上升空间较大,获利浮筹较多,套利行为空头占优,预计周二大盘将振荡整理。 空头普遍预期这一轮行情属弱势反弹,且几乎一致认为反弹目标在4000点附近,在这种预期心理下,做空者将在3900-4000点一带开始大举做空。大盘此后几个交易日在多空争持中涨幅放缓,然后在3900-4000点区间构筑短期小顶,不排除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可能性,但回调只是上升途中的一次诱空,将悲观的看空者清洗出局后,5月行情将继续向上拓展空间。 操作上,市场中期向上的基调确立,但短线上涨空间只有5%左右,短线投机不必追高建仓。市场本周后段冲高回落后是建仓的好机会,预计回落位置在3500-3600点区间。 各大板块轮动恢复性上涨,而经过初期的恢复性上涨后,个股和板块表现将逐渐分化。中期个股机会主要在以下四类中:1.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在内的泛金融股;2.包括煤炭、石油、金属非金属在内的矿产资源股;3.新能源,特别是产业规模起点高的煤化工、技术壁垒高的太阳能股票;4.重组概念,企业重组购并,产业资本对此最有话语权,壳资源可能是最大的金矿。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