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安研究所 金瑾
一、重组背景
2008年5月12日,(600602)披露了近年来国内电子产业最大的一笔资产交易行为:广电电子拟分别向控股股东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关联方(600637)收购所持有的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62.5%和18.7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上海广电光电子将成为广电电子的全资子公司。
2008年6月26日,公司公告称: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及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认购所发行股份的方案已获得国资委批准。股东大会通过公司以向广电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广电集团持有的光电子62.5%股权,同时以现金6.1亿元收购广电信息持有的光电子18.75%的股权。广电集团以其持有的光电子62.5%的股权认购本次向广电集团发行的新股26514.72万股,发行价为每股7.68元。
二、行业周期分析
2007年下半年起,平板显示器行业迎来全面复苏阶段。在经历了2006年的低谷后,台湾主要面板生产商,如友达光电等,纷纷放弃了原有的第五代TFT-LCD面板生产线,转而投资建造6代线,甚至7.5代线,以求在大尺寸的液晶面板生产上谋得一席之地。加上日韩各家著名面板生产商早已将注意力放在高代线的发展上,客观上造成了5代线切割最经济的15寸和19寸液晶显示屏在2007年下半年供不应求,价格稳步上升。
2008年上半年,随着台湾液晶面板供应商重启5代生产线,相关液晶显示屏供给有所增加,价格则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其中15寸液晶显示屏价格基本维持在100美元/片,19寸液晶显示屏价格则维持在120美元/片左右。由于上半年为液晶显示器产品的传统销售淡季,因此液晶面板价格的平稳运行显示了供需两旺的市场态势。
三、主营业务分析
本次从组置入上市公司的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手中握有上海唯一的5代线生产实体——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75%的股权。广电NEC由广电光电子和日本电气株式会社于2003年共同出资建立,拥有中国第一条第五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目前,广电NEC生产的15寸液晶显示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60%,位居世界第一。19寸液晶显示器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
广电NEC5代线一期项目于2005年10月进入量产期,稍后投入建设的扩产项目于2006年10月建成,并已于2007年实现了量产。目前公司的开工率为100%,月加工能力接近9万片大张玻璃。此外,由于一期扩产产能的引入,公司19寸液晶显示器的合格率不断攀升,由2007年除的80%提高到目前的93%左右。而公司15寸液晶显示器的合格率则一直维持在93%左右。
由此可见,广电NEC作为国内液晶面板生产的龙头企业,在经历初期巨大固定资产投入及液晶面板行业不景气的考验后,其生产和销售环节已经逐步纳入正轨。随着该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高,公司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可以期待。
此外,出于整合上下游资源考虑,广电光电子旗下还成立了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和上海广电富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点平板显示制造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四、政策分析
2007年12月10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至广电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调研时强调:(1)上海应重点发展微电子产业;(2)必须加快进入六代线生产线的建设。这显示了上海市政府对于广电集团打造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信心及支持力度。6代线项目已被列入2008年上海市重点工业推进项目。
目前,广电集团已获得上海市发改委下发的6代线投产项目建议书,此举意味着6代线项目已经正式获批。近日更是传出广电集团高层与世界著名液晶面板商夏普接触,可能直接合作投产7.5代线。种种迹象表明,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新项目的上马必将仍以广电光电子作为投资平台,这就给予了已经获得广电光电子100%股 权的广电电子无限想象空间。
五、总结
结合上文分析及广电电子重组的实际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广电电子必将成为广电集团下整合资源优势,发展上海平板显示制造业的最重要资本平台。在广电电子进一步剥离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传统显像管玻壳业务的基础上,甩掉历史包袱的广电电子必将迎来新的投资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