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名: 密码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免费注册 | 申请VIP会员 | 固定排名 | 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机 | 变频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新闻首页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企业新闻 展会报道 企业纪实 风云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新闻首页 >> 详细信息

专访中传瑞有首席技术官赵继安博士 
(发布日期:2015-9-25 9:44:28) 来源: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背景导读

在去年的春运中,乘坐长沙至常德K9092次列车的张宏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手机可以通过“箩筐”App连上列车的免费无线Wi-Fi,通过它可以看电影、听音乐、看漫画。而这一切便利的娱乐享受,都来自中传瑞有自主研发的“旅客列车Wi-Fi服务平台”。目前中传瑞有已经签约全国6个铁路局的900余列火车。2015年计划新增500个服务车次,使装载“箩筐”的车辆全年运营超过2.5亿人次。记者就“旅客列车Wi-Fi服务平台”的开发细节和未来发展,深入访问了中传瑞有首席技术官赵继安博士。

时间:2015年8月6 星期四

采访对象:中传集团技术总监 中传瑞有首席技术官 赵继安博士

记者:赵博士您好。

赵博士:您好!

记者:我们知道,早在2012年的时候,您的项目在南昌铁路局的列车上就试运行了。这个项目一定经历了很长的规划期,所以请问它最早的出发点,或者说立项背景是什么?

赵博士:其实最早是我们自己发掘了列车Wi-Fi的市场需求。在此之前,我们乘坐列车,觉得列车上网络既不稳定,而且网费又贵,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电视。所以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开发出一套系统,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列车上享受免费而且优质的Wi-Fi服务。我们最开始在南昌局做了一些实验,进行了用户体验调查,认为列车娱乐服务是很有市场的。而从2011年开始,带Wi-Fi功能的终端开始兴起了,同时移动技术发展得也很快。所以基于我们对市场的需求调查,还有各方面技术的成熟,我们决定和威盛合作开展这个项目,并且自主研发了核心技术。

记者:可否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套列车Wi-Fi服务系统?

赵博士:好的,您可以看这张架构图。我们的列车Wi-Fi系统由部署在每节列车车厢上的车载服务器,以及部署在云计算中心的服务器集群组成。用户通过在自有终端上安装由中传自行研发的移动应用平台“箩筐”来访问Wi-Fi服务,包括看电影、看书、玩游戏、旅游专列的票务预订等。

设备端采用威盛为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其中配备了Wi-Fi通讯模块,预留了3G/4G蜂窝模块空间,最高1T的大容量固态硬盘,具备AP(Access Point)功能。依靠威盛x86系统部署的外部服务、数据库和防震固态硬盘,可以存放几百部电影,几百部电视剧(及综艺),几千首音乐,几千本电子图书及众多游戏。

同时,这套系统是基于混合网络提供的服务,能够接入外网和车内局域网。初期外部资源有限度地开放,全网络的开放接入将通过2017年初计划发射的卫星来支持实现。

记者:您认为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赵博士: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具备先发优势。这套设备和方案是我们自主研发,也申请了多项专利,通过早期选择正确的威盛技术方案为我们公司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避免了走弯路。

记者:可以聊一聊技术上的亮点有哪些吗?

赵博士:技术上的亮点,我从软件、硬件和服务三个角度来说好了。

首先软件上,你知道中国列车的旅客乘载量是很大的,乘客数据也非常巨大,那么信息并发时产生的信号干扰问题就很严重。为此我们中传集团组建了专门的软件团队开发容量可伸缩的服务平台,满足庞大用户群的并发访问。

然后硬件上,因为中国铁路历史悠久、省市较多,很多都是普快,车型都不同,包括供电、环境及震动都不同,那么在整个方案的硬件设计和架构,我们在扩充和兼容性方面进行弹性设计,所以现在这套系统非常贴合中国的铁路轨道上各种环境。

最后平台和服务上,现阶段我们在“箩筐”上推出了看电影、听音乐、闲翻书、逗你玩、游戏等娱乐栏目;另外也推出旅游联盟栏目,提供了铁路旅游在线电子商务功能;还推出了城市风采及其它试水栏目。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与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平台的服务内容。

记者: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有遇到哪些困难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赵博士:我们在项目前期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项目难点比如铁路运行颠簸、噪音很大且信号非常不稳定。系统本身为此做了多次改变,架构也是经过反复设计测试。另外,前期我们对项目考虑不周,出现过一些偏差,也经常修改需求。但是只要我们有要求,威盛就立即配合为我们修改方案,这点令我非常满意,也加快了整个案子的进程。现在我们采用了全封闭、一体化全金属的外壳设计,彻底避免了列车运行环境对设备内部各部件的干扰。

记者:那么可以深入跟您了解一下技术层面,如何解决刚刚那些困难吗?

赵博士:好的,在安装之前我们对运行环境和车载设备进行了调研,为了提升系统稳定性,我们决定做三个主要调整。我们先是把普通硬盘替换为了固态硬盘,这样做就能确保大容量数据的高速存储和处理能力;第二个就是拿掉了风扇,同时把系统加固到高于工业级别,保证在长时间震动中不出现问题。最后我们调整了电源,使它支持宽温、宽抖动范围,这也远远高于工业级标准。

记者:您对威盛在3年的服务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最终决定选择威盛呢?

赵博士:最早吸引我的是威盛非常优质的技术背景,整体系统设计的能力很过硬,具有自主x86和ARM技术,我们提出需求后,威盛给到了我们不同架构的很多方案选择,同时说明了对应的优缺点,在方案规划过程中也起到了一部分顾问和分析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选择威盛的原因。另外,印象最深的是三年来我们的合作关系更像伙伴和朋友,威盛帮助我们把产品做得更好,敬业精神和服务理念远胜于国内很多其他单纯做设计的厂商。

记者:可以从技术应用角度,聊一聊目前市场上的需求满足情况吗?

赵博士:好的。在硬件方面,这套系统的处理能力、散热设计和稳定性方面都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良率也比较低,保持在1%~3%,也是在我们之前的考虑范畴之内,我们有设计了一定百分比的设备冗余与替换空间;那在软件方面,我们有专门的团队正在升级完善后台系统和前台的“箩筐”App。我认为目前我们的服务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用户的需求也是在不停地变化。所以我们也在会不断地对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

记者:目前您们在中国铁路线上取得了哪些成功呢?

赵博士:我们目前在普速列车上安装了设备,包括已经开始部署安装设备的广州局、昆明局、沈阳局,以及已经签订协议的其他6家铁路局。目前总发货量已经超过4000台,而且年用量也在不断上升。

记者:据我所知,在硬件架构完成的基础上,您们已经引入了“箩筐”这个软件。那么目前市场反响怎么样? 旅客的使用体验好吗?

赵博士:箩筐是一个列车富媒体应用,引入了电影、视频、音乐、书籍等等非常多的开放应用。目前已经在108组列车上运营,覆盖118个车次,用户数量超过40万,旅客平均使用时长超过4个小时。我们提供的本地多媒体资源是很受旅客欢迎的,比如免费电影这些。因为节省了旅客上网流量费用,而且比通过3G网络访问外部资源更快更稳定。当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箩筐”也从1.0发展到1.2再到2.0,而且会持续按照客人的需求优化后台服务。

记者:“箩筐”这个名字非常接地气,为什么这样命名呢?

赵博士:这个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最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坐火车都是背着箩筐的,而箩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象征着我们的App也和“箩筐”一样,功能丰富实用。另外,箩筐是编织出来的,也表示我们用“箩筐”来编织未来,编织梦想!

记者:官网上显示,您这边的设备目前开发到第三代。那么下一代设备中,您们会着重哪些方面的优化?目前进度如何?

赵博士:是的,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下一代设备。在硬件优化方面目前我们进展比较顺利,主要在优化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硬件扩容,提升存储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迎合高铁市场,我们在提升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因为高铁是个越来越大的市场,而且使用高铁出行的商务人士也相对多一些,我们要满足越来越高标准的需求。最后对于扩展接口这个问题,我们的设备本身具备连接外网和贯通整个列车的能力。开放外网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正在和运营商进行沟通。同时这也是和市场推广的方案挂钩的,需要我们去综合考虑。

记者:最后,您对这套系统的未来愿景是什么样的?

赵博士:我们希望和威盛可以继续保持这种密切合作,共同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娱乐、资讯服务。也希望用户喜爱“箩筐”这个App,即使在日常生活也会使用。未来,希望每一个同胞都可以享受免费列车Wi-Fi服务!

记者后记:中传瑞有此次与威盛电子合作,自主研发的“旅客列车Wi-Fi服务平台”基于中国列车娱乐市场的强烈需求而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研发成功并与全国6家铁路局900余列火车确定合作,完成在中国列车市场的初步普及,这一举措甚至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完成。且由于中国旅客数量是国外的几倍,相对而言其系统复杂程度也远胜于国外。下一步,中传瑞有已经瞄准了中国高铁市场,我们相信,实现“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列车上享受Wi-Fi服务”已经不远!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网络架构的“新...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 皮尔磁:探索工业安全技术:PSS...
· 皮尔磁:数据空间引领工业4.0新...
· 皮尔磁:全新培训课程夯实工业信息...
· 皮尔磁:安全回路配置的高效利器...
· 皮尔磁2025年度新闻发布会:从...
· 皮尔磁2024财年总结:在挑战中...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 皮尔磁标准解读:EN ISO 1...
· 皮尔磁标准解读:新版本ISO 1...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