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下面这段话:
“总经理从外面回来,嘴角上粘着一颗米饭,职员们看到了,敢不敢说:‘总经理,你怎么带便当?’答案是有人敢,有人不敢。敢说的人并不是勇敢、坦诚、率真,而是料定总经理不会把他怎么样。不敢说的人也不是胆小、阴沉、世故,而是没有把握,究竟会有什么后果。”
这是典型的太监文化。可总经理并不是皇上。如果按照中国式管理的金科玉律,我们却可以把任何一个总经理培养成“皇上”。难道这样的管理,可以拯救21世纪、塑造“和平的地球村”吗?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六:降低效率
再看看中国式管理的低效性:
“中国人的化解问题的方法,其实也是推、拖、拉的配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此一来,不知道中国企业何时能走向世界?
再看一下中国式管理关于会议的观点:
“我们的建议,中国式会议最好以‘3:1:3’的过程来进行。意思是会议如果预订一个小时,大家就要在会前花三个小时来充分沟通,会议时获得一个富于弹性的共识,会后再花费三个小时,依据这个共识来进一步沟通,寻找可行的途径。”(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7页)
以上做法实在远离管理实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恐怕没有哪一家企业有这么多时间,去开会前讨论三个小时,开会后再沟通三个小时。
再看下面的说法:
“上司‘深藏不露’,部属‘揣摩上意’,看起来好象‘含含糊糊’却绝对不是‘糊里糊涂’。
通过这种‘含含糊糊’的猜测、模拟过程,寻找出‘清清楚楚’的结果,才是自动建立共识的精神。
上级‘不明言’底下人自动猜测,是一种历久常新的游戏规则,也是凝聚共识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以上原则真的成为企业的游戏规则,不仅不可能成为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反而一定会把企业拖入深渊。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七:践踏规则
中国式管理对规则的践踏,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而且以此为荣、为自己的特色。请看下面的言论:
“中国人呢?‘目标’可以达成也可能不敢达成。因为我们心理最清楚:一旦达成目标,下一次目标就会提高,结果必然逼死自己,何苦来哉!”
“中国人可以实施目标管理,也可以搞得它名存实亡。对于成果管理,中国人同样具有这样的本领。”
中国式管理的践踏规则甚至达到了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的程度。请看以下观点:
“仔细观察中国人的习性,不难发现‘当一个中国人有道理的时候,他喜欢讲道理,而不提法律条文;当一个中国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道理的时候,他就开始引用法律条文,企图以合法来掩饰自己的无理或不合理;当一个中国人知道自己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时候,他便胡乱骂人,想要以泼妇骂街的方式,来获得同情或乡愿式的和稀泥以求自保。’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如此行为,根本不合乎“现代化”的要求,既然和西方人不一样,就应该赶快加以改变。现在我们经济发展恢复自信心,是不是应该重新来思考自己的传统呢?”
中国经济发展与践踏规则有什么逻辑关系?难道中国现代化的成就都是因为我们不遵守规则才取得的吗?这是何等的逻辑错乱?
再看下面的观点:
“个人与个人之间,契约既没有太大的功能,规定也常常形同虚设,因为‘人肉咸咸’,遇到存心抵赖的人,契约和规定,好象永远使不上力。结果只能够约束好人,却任由坏人逍遥法外,产生不了什么管理效果。
一切具体化、透明化、明确化、成文化,最大的隐患还是把自己缚得完全没有回旋的空间,不是弄得自己诚信有问题,便是被讥讽为‘朝令夕改’。”
中国的法制建设和规则建立方面只会远远不够,而不会已经过度。反对中国管理的规则化,是一种彻底的反现代行为。再看一段文字:
“西方人蒙受不白之冤,喜欢依法申诉。中国人则心里明白,法只能保护一时,得罪了人,却会引来长远的报复。息事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懦弱,实际上往往是根本化解之道。……诉诸于法,原本是不得以才用,中国人常常透过法庭外的和解,用意即在避免或减轻因申诉产生的后遗症。”
以上这种腐朽的观点,活脱脱是为中国农村学校乱收费、贪官横行等现象作辩护。本文作者之一张羿去年春节回山东老家,就听亲戚说过这样的事情:一家农村小学收了学生的暖气费,却根本不给学生安装暖气。家长人人敢怒而不敢言,没有一个人举报,原因都是害怕得罪了学校,孩子没地方上学。这种懦弱是怎么产生的?这不正是息事宁人思想的恶劣后果吗?
中国式管理这种与现代化唱反调的观点,究竟属于什么伟大的创新?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八:扼杀创造力
中国式管理还企图让中国人回到“万马齐喑”的时代。请看下面的言论:
“今日社会动荡不安,追究起来,有些人轻视伦理,鼓励‘有话就要说’;电视上常常出现‘我有话要说’的字幕或声音,都将难辞其咎。”
今日中国只是价值混乱,何曾动荡不安?“有话就要说”,难道有什么欢月穑扛母锟攀怪泄说拇丛炝Φ玫搅撕艽蟮姆⒒印H缃竦拊齑葱滦凸摇⒎⒄勾葱滦推笠涤质俏颐侨褡宓睦肥姑葱率紫刃枰木褪墙夥鸥鲂浴V泄焦芾矶笊贝丛炝Φ墓鄣闶翟谑侨萌丝床欢?/P>
中国式管理还公然倡导侍奉主子的奴才哲学,与后现代管理的管理主体观完全背道而驰。
“事情顺利成功,是领导者正确方针的功劳;事情失败,那是推动者的过失,与领导者无关。此时推动者为了表示负责,可以请求辞职;而领导者则视情况,予以慰留或照准。这种领导者有权无责、推动者有责无权的现象,西方管理学者,或许会嗤之以鼻,但就大易管理而言,只要大公无私,有什么不可以?”
责权不明原本就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中国式管理倡导使责权更加不明的做法,只会使中国管理更加混乱。
而自卡西尔发表人是“符号的动物”观点,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概念,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以来,世界管理革命突破现代管理范式而进入后现代管理阶段。后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产权模式、组织架构等的变革,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在这种人人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产生最强大的团队力量。尊重个体与团队精神,对于后现代管理并不矛盾。这早已为微软、GE等众多世界优秀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但中国式管理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不顾后现代管理时代的管理实际,执意抹杀员工的个体价值。请看下面的观点:
“管理者最好明白,个人的力量,一定不如众人的力量那么强大。标榜自己的创见,强调个人的贡献,不但不能够汇集众人的意志和力量,而且容易引起大家的嫉妒和打击。我们比较喜欢用延伸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溶入上级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充实。组织成员,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部分意见,集中到上级的意见里面,便成为众志成城的好意见。现代人受到西方的影响,开口闭口就说什么个人的意见,实在是不智的举动,破坏组织的凝聚力,也造成各人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的僵局。不如以上级意见为主轴,融入大家的看法,汇合成大家的意见,更为可行。”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看出,中国式管理的抹杀个性,原因是害怕嫉妒,目的是为了息事宁人。这决不是一个坦荡的中国人所应秉持的行为。当我们人人都追求坦荡无私,个体价值与集体利益就不会有什么矛盾。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九:助长迷信之风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式管理还假借科学之名,而行迷信之实。说中国式管理公然宣扬迷信,并不为过。
“何况大易哲学,从历史渊源来考察,最早都具有明显的卜筮作用,不宜完全加以忽视。”(
“占卜到底是不是迷信?我们不赞成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正确的占卜,不是迷信;不按理出牌的占卜,当然是迷信。”
我们承认《易经》的价值,但不等于毫不批判地接受。但中国式管理却连其糟粕也照单全收,甚至特别重视其糟粕部分。中国式管理不好好研究现代决策科学,却号召中国企业用占卜来辅助决策,并怂恿大家烧香拜佛,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由于局限于中国的某些封建文化,中国式管理并未清楚地界定迷信与信仰之间的巨大界限。因而,在信仰方面又给中国人开出了糊涂的药方。神秘主义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是异常危险的。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十:助长人性之邪恶
中国式管理还有助长人性邪恶之嫌。请看以下的描述:
“中国人的警觉性普遍很高,因此有人怀疑脸部的表情可以隐藏起来,而说话方式的表情也可以做假。至少中国人对眼睛的故意麻木没有表情,乃是众所周知的事。老于世故的人,很难从他的眼睛看出任何表征。所以若非经过多次观察,最好不要轻率地加以判断。”
以上固然是对中国人的真实描述,但中国式管理并未开出改变国民性的药方。而是倡导中国人以毒攻毒,使自己也变得高深莫测。
再看以下言论:
“西方人多半嘲笑那些骗人的人,却十分同情那些被骗的人。中国人不是这样,可以说相反。
我们对那些骗人的人,心里似乎有一些羡慕:‘真有办法,一下子骗走那么多钱!’我们极力嘲笑那些被骗的人:‘你看,叫你要小心,你偏不听,现在上当了吧?损失惨重,对不对?’”
这是什么样的国民性?不同情被骗的人,却羡慕骗人者,意即尊崇邪恶而嘲笑无辜。但中国式管理不仅没有批评这种现象,反倒以此为荣,并且认为是中国优于西方的特色。凡是中国有而西方没有的,就算是错误的、甚至是腐朽、邪恶的,对于中国式管理而言,都是可以拿来到世界上炫耀的资本。这堪称是中国式管理的一惯作风。
中国式管理还倡导假仁假义。不信请看以下言论:
“大家都企求富贵,却不知道富贵集于一身的时候,就成为众矢之的了。如果想要安全,便应该将自己的富分享给天下的穷人,以自己的贵去礼待天下的贱人。”
这是中国式管理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