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迷途:对终极目标的思考
|
(发布日期:2008-1-22 9:33:11) 来源:www.manaren.com |
![]() |
|
曾经有位做了20年外贸出口的企业老总在一次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做了这么多年企业之后,突然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为谁做的,我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从一味追逐利润到追逐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到了对终极目标进行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目标”在词典里第一解释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第二解释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战场上,战事正紧,官兵们一鼓作气,前仆后继,众志成城。为的是攻克既定目标。企业里,首要为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为实现之,企业全员鼓舞士气,关心目标,发挥所长,努力拼搏。
对于企业目标,有两种普遍的中国式企业思维。其一,深信企业越大越好;其二,下意识地将美国企业视为企业成功的榜样与基准。中国企业想当然地以为,大公司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公司一定会变大。因此我们之前会经常听到企业要做某某行业老大的决心,几年内要进军世界500强的豪言壮语。但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目标企业的外在形式,而不精通其内部运作,企业注定走不了多远,还没有长大就已夭折。所以企业首先不是要做大做强,是要做好。
什么是好企业,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做好了,这是个可以有成千上万答案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的基本任务是赢利,追求利润,但不能说一个会赚钱的公司就是好企业,否则一位做了20年企业的老总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做了这么多年企业之后,突然发现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为谁做的。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以赢利为目标之外的思考。
高质量的工作与生活
国富创新董事长周永亮认为:企业的目标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不能简单复制美国企业。中国大陆进入500强的都是超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做法根本无法用企业的标准来衡量。
那么企业除了经营目标外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专家曹子祥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组织,也不例外,其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例如,购买一个“培训计划”,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越高,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如果企业不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不一定能够追求到利润。
至少追求的效果不会太好。即使追求到了利润,如果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不高,那又意义何在?
现实告诉我们,企业目标受关心程度越高,该企业就兴旺、就发达、就具有生命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员工——包括企业高层、企业中层和企业基层——共同努力。企业高层领导有必要为员工营造有利于关心企业目标的氛围;企业中层要率先垂范,创造性地传达好决策层的思想和理念;企业基层要以扎实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各自的工作,力争成为每个岗位的职业者。
企业管理要和社会管理相融合
未来的管理将表现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融合。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在商言商,追逐利润被认为是企业的天性。企业是经济实体,在市场中生存,当然要讲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赢利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企业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其中找到平衡点。且不说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