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申请VIP会员|固定排名|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企业 供求 新闻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产品首页 VIP会员产品 所有产品   我要发布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产品 >> 详细信息
 
供应美国ARO气动隔膜泵 北京艾尔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美国ARO气动隔膜泵

产品型号: 全系列
产品价格: 价优
产品品牌: 美国ARO
   
在线咨询
会员在线咨询,免费获取《电气自动化简讯》双月刊
  联 系 人: 陈斌
所在区域: 北京.北京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008号-3D-5号
邮  编: 100026
电  话: 010-85469889
移动电话: 13426134958
传  真: 010-58859398
电子邮件: bjaefzdhkjyxgs@163.com
公司主页: http://www.bjaefzdh.com
 
详细描述:
 

美国ARO气动隔膜泵

ARO英格索兰气动隔膜泵:泵体材质有不锈钢、铝合金、铸铁,PP;膜片材质有特氟隆和一般橡胶;口径1/4寸至3寸;流量范围17升至1040升。大流量、高性能ARO英格索兰气动隔膜泵的原理:ARO隔膜泵操作非常简单可以自吸气动,可以调节气压和流体背压可满足各种流量的需求,可以处理磨损性很强或敏感的无聊及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美国ARO气动隔膜泵在油墨、涂料、化工、电镀制造、环保工程、陶瓷工业和其他行业,已被广泛地应用,因为它本身具备了很多传统电泵所不能代替的优点,如:气动的设备非常安全,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化工物料没有后顾之忧;耐腐蚀和防渗漏,因为此泵没有轴动密封圈,没有渗漏的可能;任意的无级变速,在输出端可做流量的任意调整而不用附加装置,此泵没有空载或超负荷的概念,不会发热烧泵;没有齿轮和叶轮,能够输送沙水混合物;是靠特殊膜片的收缩挤压而将流体吸入或输出,对化工方面的粘稠状物料非常适合等。ARO泵具备独一无二的专利气阀,绝无死点,排气口不结冰,比其它气泵流量更大。
产品参数表及备注
Ingersoll-rand ARO气动隔膜泵,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泵的材质有PP-聚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316L不锈钢等,能满足绝大多数流体的输送。
ARO气动隔膜泵的应用:
1. 适用化工行业中高、中、低各种粘度各种酸、碱及腐蚀性流体,苯,酮和酯类等各种溶剂的输送。由于用压缩空气作动力,流量、压力调整范围宽;
2. 适用于易燃易爆环境各种流体的输送,因为ARO气动隔膜泵在工作中不用电不产生电火花,不产生和积累热量;
3. 适用于精细化工中各种贵重液体,高危害性,高腐蚀性等危险物料的输送,因为ARO气动隔膜泵无动密封结构,与外界完全隔开,绝无物料泄漏;
4. 适用于恶劣工作条件如油田,矿山,建筑工地的含固体颗粒的废水,无堵塞,无过载,无漏电之忧;
5. 适用于作为轻便可移动场合下各种物料的输送,无需地基,占地小,安装简便经济;
6. 适用于要求高纯、高洁净物料的输送,因为ARO气动隔膜泵无需润滑,没有润滑剂污染物料之忧。如在医药中间体及产品,实验室药剂等的输送;
7. 适用于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流体输送,因为ARO气动隔膜泵对物料的剪切力极低,不破坏物料结构。如输送感光材料,絮凝体,结晶液,炸药等;
8. 具有自动批量泵送和计量功能;
9. 适用于作为板框、厢式压滤机的进料泵。
具体型号欢迎来电询问选购.!

通过中国电气自动化网在线联系该用户:
关于:
需求意向: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用户: 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中国电气自动化网(www.ea-china.com)的注册用户,立刻免费注册

此信息未经核实,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VIP诚信企业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