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申请VIP会员|固定排名|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企业 供求 新闻 文库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产品首页 VIP会员产品 所有产品   我要发布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产品 >> 详细信息
 
温州专业代理常熟断路器 CM1-63L/3340 华美(控股)有限公司
       

温州专业代理常熟断路器  CM1-63L/3340

产品型号: CM1-63L/3340
产品价格: 价优
产品品牌: 代理常熟断路器
   
在线咨询
会员在线咨询,免费获取《电气自动化简讯》双月刊
  联 系 人: 刘
所在区域: 浙江.温州
办公地址: 乐清柳市朝阳村
邮  编: 没填
电  话: 13587778458
移动电话: 13587778458
传  真: 没填
电子邮件: 9212524299@qq.com
公司主页: http://www.huamiese.com
 
详细描述:
 

本公司是专业代理  代加工  常熟断路器  CM1   OEM 
        欢迎您的来电咨询。

一、   1. 用途
    CM1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其额定绝缘电压为800V(CM1-63为500V),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工作电压690V及以下(CM1-63为400V),额定工作电流至800A的电路中作不频繁转换及电动机不频繁起动之用。断路器具有过载、短路和欠电压保护功能,能保护线路和电源设备不受损坏。
         2.
    断路器按照其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的高低,分为C型(基本型)、L型(标准型)、M型(较高分断型)、H型(高分断型)四类。断路器可垂直安装,亦可水平安装。该断路器具有体积小、高分断、短飞弧(部分规格为零飞弧)、带隔离、抗震动等特点,并通过了核工业条件(1E级)试验和船舶条件的试验,是国产产品中唯一能用于核工业基地的产品,更是陆地及船舶使用的理想产
 二、 1、过载和短路保护。①过载长延时保护。采用热动式(双金属元件)作过载长延时保护时,其动作源为I2R,交流的电流有效值与直流的平均值相等,因此不需要任何改制即可使用。但对大电流规格,采取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加热者,则因互感器无法使用于直流电路而不能使用。
   如果过载长延时脱扣器是采用全电磁式(液压式,即油杯式),则延时脱扣特性要变化,最小动作电流要变大110%—140%,因此,交流全电磁式脱扣器不能用于直流电路(如要用则要重新设计)。
   ②短路保护。 热动—电磁型交流断路器的短路保护是采用磁铁系统的,它用于经滤波后的整流电路(直流),需将原交流的整定电流值乘上一个1.3的系数。全电磁型的短路保护与热动电磁型相同。
   2、断路器的附件,如分励脱扣器、欠电压脱扣器、电动操作机构等;分励、欠电压均为电压线圈,只要电压值一致,则用于交流系统的,不需作任何改变,就可用于直流系统。辅助、报警触头,交直流通用。电动操作机构,用于直流时要重新设计。
   3、由于直流电流不像交流有过零点的特性,直流的短路电流(甚至倍数不大的故障电流)的开断;电弧的熄灭都有困难,因此接线应采用二极或三极串联的办法,增加断口,使各断口承担一部分电弧能量。
   4、除传统的热磁脱扣器外,电子脱扣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脱扣器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仍能稳定地工作。 
通过中国电气自动化网在线联系该用户:
关于:
需求意向: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用户: 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中国电气自动化网(www.ea-china.com)的注册用户,立刻免费注册

此信息未经核实,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VIP诚信企业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