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申请VIP会员|固定排名|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新闻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文库首页>>详细信息

VICOR电源并联输出的应用 
(发布日期:2009-9-1 16:58:26) 来源:www.haonpower.com
 
   

VICOR电源并联输出的应用

并联输出

Vicor全型、小型和微型模块可以并联多只同规格转换器模块,以扩大输出功率。它们以阵列内的模块以并联讯号来互相传递讯息,令各模块的开关频率同步,达至均流。在并联阵列内,会用PR引脚的功能,只容许一个模块变为驱动器,其余模块自动变为倍增器。连接PR脚应谨慎适当,了解详情请按这里

如需要并联四个或以上的转换器,或阵列需要容错﹑冗余,我们极力建议工程师使用Vicor的 PR变压器。把SC引脚连到 – 感应脚便可把模块设定为倍增器,这在需要宽度调节的应用特别适合,只需微调驱动器模块,便可调高或调低整个阵列的电压。

在冗余阵列中所有+电感应脚必须连接到输出二极管(阴极)的共通点。微型模块不会包含遥控取样功能。在选用微型冗余阵列前,可与我们的应用工程师联系。并请确保输出母线中永远不会因输出脚形成断路。

Paralleling outputs
  • 在设计+Out及-Out之母线时,应考虑避免或减少从模块输出至负载间之寄生阻抗

  • 所有模块之+S脚应连接至正母线上的一共通点。-S脚则连接至负母线上的同一点

  • 设计者可把部分模块之SC脚连接至-S脚,使其成为辅从模块

  • 可用或门二极管串联每个模块之+Out脚,以达至容错之效果
Paralleling outputs
  • 在设计+Out及-Out之母线时,应考虑避免或减少从模块输出及负载间之寄生阻抗

  • 设计者可把部分模块之SC脚连接至-S脚,使其成为辅从模块

  • 并联微型模块时,不应使用或门二极管
Paralleling outputs

Vicor的VI-200及MI-200转换器系列,备倍增器模块以扩大输出功率,他的同步方式与前述全型、小型和微型模块不同。

 
西安浩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所在区域: 陕西.西安 邮编: 710075
公司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6号 联系人:刘彦成 先生 (经理)
办公电话: 029-88231631 传真: 029-88231651
移动电话: 13720726368 电邮: 登录查看或通过本网留言
公司主页: http://www.haonpower.com
通过中国电气自动化网在线联系该用户:
关于:
需求意向: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用户: 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中国电气自动化网(www.ea-china.com)的注册用户,立刻免费注册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网络架构的“新...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 皮尔磁:探索工业安全技术:PSS...
· 皮尔磁:数据空间引领工业4.0新...
· 皮尔磁:全新培训课程夯实工业信息...
· 皮尔磁:安全回路配置的高效利器...
· 皮尔磁2025年度新闻发布会:从...
· 皮尔磁2024财年总结:在挑战中...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 皮尔磁标准解读:EN ISO 1...
· 皮尔磁标准解读:新版本ISO 1...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