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申请VIP会员|固定排名|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新闻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文库首页>>详细信息

基于机器视觉的视觉定位技术 
(发布日期:2011-10-17 10:57:18) 来源:
 
   

    当前,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可能涉及到自动定位。如自动化生产线中要求对各零件快速、准确的安装到位。但目前还有部分加工厂还都采用传统的人工定位方法,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长时间定位单一产品,检测工人眼睛容易疲劳,并且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定位结果难以保证; 

    (2)每个工人对同种被定位准确性的判断标准有轻微的浮动,定位标准不一致,因此很难保证高质量的产品; 

    (3)人工定位的速度相对很慢,定位准确一个产品就需要很长时间,人工定位无法满足高速生产线的在线定位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及用户对产品的精密程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定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行业便相继引进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技术具备定位功能,能够自动判断物体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通过一定的通讯协议输出。此功能多用于全自动装配和生产,譬如自动组装、自动焊接、自动包装、自动灌装、自动喷涂,多配合自动执行机构(机械手、焊枪、喷嘴等)。

    基于机器视觉的视觉定位技术得到了广大加工厂商的普遍关注,全自动视觉定位方法不但克服了传统人工定位方法的缺点,同时也发挥了自己快速准确的优点:  

    (1)定位精度高,定位结果可靠、稳定; 

    (2)定位速度快,并且可以长时间工作,可以达到24小时全天运行。     

    在视觉定位检测系统中,能够准确识别产品的方向和位置是系统的核心。定位检测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制作标准模板,二是搜索。视觉定位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高速运动的工业产品进行实时全面的视觉定位分析。当系统配备一台高性能彩色数字摄像机,摄像机采集工业品图像,并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处理系统时,图像处理系统对每幅图像进行匹配搜索,准确定位出产品的位置和方向,控制机械手臂等自动化装备。本文稿由中国机器视觉商城整理,转载请保留。

 
中国机器视觉商城
所在区域: 陕西.西安 邮编: 710048
公司地址: 西安市建工路新城科技产业园新园产业大厦3层 联系人:视觉商城 女士 (空)
办公电话: 4000-400-860 传真: 空
移动电话: 电邮: 登录查看或通过本网留言
公司主页: http://www.china-vision.com.cn
通过中国电气自动化网在线联系该用户:
关于:
需求意向: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用户: 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中国电气自动化网(www.ea-china.com)的注册用户,立刻免费注册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网络架构的“新...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 皮尔磁:探索工业安全技术:PSS...
· 皮尔磁:数据空间引领工业4.0新...
· 皮尔磁:全新培训课程夯实工业信息...
· 皮尔磁:安全回路配置的高效利器...
· 皮尔磁2025年度新闻发布会:从...
· 皮尔磁2024财年总结:在挑战中...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 皮尔磁标准解读:EN ISO 1...
· 皮尔磁标准解读:新版本ISO 1...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