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免费注册|申请VIP会员|固定排名|广告服务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PLC | 电  机 | 变 频 器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 控制传动 | 自动化软件
DCS | 传感器 | 通信网络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电气开关 | 数传测控
电源 | 嵌入式 | 仪器仪表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 工业安全 | 工控机
模具 | 电线电缆 | 电子元件 | 成套设备 | 液压气动 | 制 冷
机床 | 电力能源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矿业冶金 | 水工业
物流 | 轨道交通 | 汽车电子 | 工程机械 | 输 配 电 | 电 梯
产品 企业 供求 新闻
下载 视频 招聘 期刊 会展 培训 库存 论坛 访谈 维修  
热词:嵌入式 传感器 电源 主板 工控机 PLC 人机界面 变频器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首页 >> 文库首页>>详细信息

能近距离和远距离探测的雷电预警仪 
(发布日期:2019-5-17 16:01:57) 来源:
 
   

E:\电商产品  徐文婕\图片\捕获--.jpg


雷击警报系统是一种对需要保护的区域的雷击危险发出警报,以防止大气放电的影响的装置。

雷暴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对人类、货物、服务和环境都构成严重威胁。雷击可导致重要的破坏性影响。

双传感雷电预警仪提供的数据有助于决策,只允许在发生风险时停止活动,并在风险结束时重新启动活动。

在非本地检测系统中,如果不了解真实的本地风险情况,则可能不必要地延长警报状态,使停止活动的时间延长到超出需要的程度。双传感雷电预警仪是基于当地的情况,优化了警报的持续时间,避免了人力资源和机器的浪费。避免或减少雷暴影响的唯一方法是使用预防系统。

威迈双传感雷电预警仪是一种将两种类型的传感器集成在同一设备上的雷电预警系统,由于能够探测到在待保护区域上空形成的雷暴以及接近该区域的雷暴,因此对雷击的预警是非常有效的。

双传感雷电预警仪的头部有两个传感器,可以实时量化静电场和电磁场。

静电传感器              

它监测目标地区(需要预警的物理范围)雷暴形成的条件,并提供数十分钟的预警。该信息与雷击风险直接相关。

这是一个完全电子系统,没有机械移动部件,避免任何损坏、障碍或故障,因此提供了重大的维修节省。

电磁传感器

它能探测到半径40公里范围内接近目标区域的活跃雷暴。它还提供了雷暴与目标区域之间距离的估计。这一信息与静电场传感器给出的风险信息是互补的。

威迈双传感雷电预警仪不仅能探测附近的电场,远距离电场也能探测,能准确探测雷电风暴的过程,从这些预警系统中获取信息,保护个人、货物和服务免受雷暴的不利影响,对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决策者非常有用。

重要的是要记住,防雷警报系统是一种预防工具,不能取代防雷系统,而只能作为防雷系统的补充。只有当防雷系统无法进行时,安装防雷系统才是唯一的选择。

 
上海威迈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办事处
所在区域: 上海.上海 邮编: 201108
公司地址: 上海闵行区向阳工业园颛兴东路1528号 联系人:张工 先生 (经理)
办公电话: 021-5631037 传真: 021-52213260
移动电话: 15021067359 电邮: 登录查看或通过本网留言
公司主页: http://www.v-mai.com
通过中国电气自动化网在线联系该用户:
关于:
需求意向:
* 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
 
用户: 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中国电气自动化网(www.ea-china.com)的注册用户,立刻免费注册

   企业新闻 更多
·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网络架构的“新...
· 皮尔磁:CE认证新规:用户不可不...
· 皮尔磁:探索工业安全技术:PSS...
· 皮尔磁:数据空间引领工业4.0新...
· 皮尔磁:全新培训课程夯实工业信息...
· 皮尔磁:安全回路配置的高效利器...
· 皮尔磁2025年度新闻发布会:从...
· 皮尔磁2024财年总结:在挑战中...
  产品新闻 更多
· 皮尔磁:模块化安全继电器功能升级...
· 皮尔磁:安全光幕的“人货区分”功...
· 皮尔磁:卷出新高度,安全开关都开...
· 皮尔磁:如何驾驭氢能这把“双刃剑...
· 皮尔磁:工业安全新“势力”——安...
· 皮尔磁标准解读:EN ISO 1...
· 皮尔磁标准解读:新版本ISO 1...
· 皮尔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分类索引 | 服务条款 | VIP会员服务 |《电气自动化企业大全》| 版权声明

客服专线:0898-68552405     媒体合作QQ:910167442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琼ICP备17003754号
中国电气自动化网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