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率不到1%:产业化障碍待破解 |
(发布日期:2006-11-6) 来源:
《中国能源网》
|
![]() |
|
|
73亿吨标准煤的资源量,开发尚不足4000万吨,关键是产业化滞后
“中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邦杰在13日闭幕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上说出的这番话,代表了业界的呼声。
必然的选择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朱明说,可再生能源属于本地资源。不仅可以转化为电力,还可以转换为替代石油的乙醇、生物柴油和氢燃料。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资料显示,欧盟规定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提高到12%,到2020年达到20%。美国提出到2025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生产将达到2000年的两倍。
可再生能源专家周凤起说,我国目前农村仍然用3亿吨生物质能作为传统的生活能源,同时,我国边远地区仍有700万农户没有电力供应,有的地区农民基本生活用能尚难保证。开发这些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清洁能源。
产业化障碍待破解
有统计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开发量尚不足4000万吨。周凤起认为,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为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
据周凤起介绍,目前除了小水电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如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的1.2倍,生物质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风力发电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倍至18倍。成本偏高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市场狭小又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这种恶性循环,桎梏了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另有专家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缺乏政府牵头、行业组织参与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
借鉴国外经验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元正介绍,目前有些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面。
其共同点是采用多种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降低其与传统能源竞争的成本、经济激励政策、强制市场政策和采用新技术等等。
经济激励政策包括对可再生能源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补贴则包括投资补贴、生产补贴、消费补贴和各种间接补贴。强制市场政策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强制可再生能源占有一定市场比例。起增量成本以公平的方法转嫁给消费者。
中科院机电研究所研究员马胜红指出,借鉴这些国外已有的经验,可以使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少走弯路。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的,版权均属于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均有出处,本网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