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简称EDB)的数据显示:2009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2650亿新元(182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以20%份额居首位;而在制造业中,电子产业又以32%的比重遥遥领先于化工、交通、生物医药等其他产业。新加坡经济逐渐转型,新加坡EDB电子产业署署长方秉芬告诉记者:“尽管在去年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新加坡GDP出现2%的负增长,但电子产业依旧逆市上扬,创造产值达639亿新元,解决就业人口约9万人。”同时她还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加坡GDP急速回升,电子行业累计产值上涨70.2%,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外资企业纷纷进驻并设立分支机构,产业项目投资和技术人才引进也越发频繁,截至目前,全球电子领域排名前50的知名企业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或亚太总部迁移至此。
这一连串的数据足以投射出新加坡繁荣的产业景象,但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这样一个资源贫瘠、土地稀少,连饮用水都要进口的国家能够吸引如此多跨国企业的目光,并成为他们立足亚洲、辐射全球的战略要地?在走访了新加坡当地众多的电子企业后,记者发现,良好的亲商政策、成熟的产业环境、开放的人才引进以及便利的运输通道成为了企业们评价新加坡的一致口径。
“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完善的商业服务设施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给予跨国企业的重要承诺,同样我们在税收等方面也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ContactSingapore区域主任王隆庆告诉记者,在新加坡,企业申请执照的流程非常简洁,手续齐备的话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在今年4月,新加坡经济战略委员会更是提出了七大经济促进战略——提升本地技能、打造亚洲枢纽、加强研发成果商业化以及促进全球化文化交流成为政府报告中的关键词。这些战略也将进一步巩固外资企业投资新加坡的信心,“并为新加坡未来10年内实现年均增长3%~5%奠定基础”。相关政府官员还表示:“跨国企业未来依然是国家经济中的主要角色,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将吸引中型企业和亚洲企业进驻,并在产业链中形成互补。”
如此成熟的经商环境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逐渐意识到,只有发展具备高附加值的创新科技产业才能使国家经济长远发展,因此新加坡坚持经济转型,从上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到70年代的技术密集型,再到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直至发展成为今天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而电子产业的重要地位也在这一长期的产业经济转型中不断凸显,电子产业发展迅速。